孫慶餘專欄:「親民黨」及「台獨行動黨」熱浪來襲 !

2014年11月,彭明敏現身柯文哲總部幫柯文哲加油打氣(余志偉攝)

今年六月,全台氣溫熱爆,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主張同樣熱爆。蔡英文正式定調「維持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我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兩個女人的兩種主張,突兀到傳統泛藍泛綠陣營都無法承受。於是七月開始,新的熱浪來襲:「親民黨」敗部復活,「台獨行動黨」異軍突起,試圖搶佔國民兩黨放棄的陣地。台灣的政治光譜再度位移!一個更多元、更健全的政黨政治即將出現!

國民黨從來沒有「一中同表」過,也沒有自己否定「中華民國存在」過。因為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國民黨;否定中華民國,就等於否定國民黨。當以上二種主張都被提出,而且都已收不回去(洪秀柱急統派及新黨化的面目巳深入人心,馬英九黑箱課綱、黑箱服貿、黑箱亞投行等也已激怒全國民心),國民黨就已失去存在價值。同屬藍營且久遭冷落的親民黨會敗部復活,起而「接收」國民黨,是理所當然而且順理成章的,就像長子不肖、次子接手家業一樣。

民進黨的情形相反。該黨原屬民主運動政黨,是新潮流系為了奪權,處心積慮把它拉向台獨,並尋找「最投機的獨派」阿扁合作。於是在阿扁手上,堅持民主先於台獨的美麗島系瓦解,台獨成為民進黨「主流」。其結果,連續幾任黨主席從阿扁到游錫堃、蔡英文、蘇貞昌,都扮演大獨派角色。而且明知台獨不利上台執政,他們也「寧要台獨不要政權」。最終錯失了2012該贏未贏的總統大選。痛定思痛之餘,蔡英文及民進黨今年學乖了,移向「中華民國現狀」派。已經習慣民進黨「台獨現狀」的真正獨派當然無法接受,並嗅出了台獨危機,於是起而組黨。

獨派此刻組黨是正確決定。第一、一群正派而沒有個人政治野心的理想主義者,本來就不同於政客。他們最該認清熊彼得這段話的精義:「誰要是沒有深刻體會某位最成功政客所說的話,即政客看待選票,猶如企業家看待鈔票,誰就是在政治上還沒有脫離幼稚園階段。」第二、因為本質是政客,民進黨的台獨從來不是真正台獨,只是派系奪權的手段及個人事業的踏板。獨派把理想及鞭策寄託在民進黨身上,不只所託非人,而且害民進黨無法執政、幫國民黨腐敗而有恃無恐(馬郝二位市長為何敢如此犧牲市民市府利益、圖利建商?因為他們自恃反對黨永遠不能執政,腐敗永遠不虞揭發),可謂「一舉三失」。

第三、更重要的,不只理想與現實必須有分際,民主時代的政治光譜也必須多元及互補。類似極統極獨的絕對主義只適於一黨獨裁、非此即彼、全有全無時代。現代民主政治的主要政黨間一定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競合關係,如果専注於統獨對抗,必然形成「敵對式兩黨政治」,也就是最不幸、最失敗的民主政治。到最後統獨兩敗俱傷,台灣全輸,只有中共漁翁得利、人財俱得。 (相關報導: 民進黨往中間靠 獨派大老出走另組新政黨 更多文章

結論是:在公民社會,統派獨派應該像議題性政黨如綠黨、樹黨一樣,變成政治光譜中的左右兩個側翼,成為「小而有力」「小而專業」的政黨,監督大黨,讓偏向中間的主要政黨無法忽視及輕視。過去的獨派「建國黨」所以失敗,因為民進黨是青春期政黨,吸納所有獨派及民主派資源,事業太成功了。現在民進黨進入成熟期,爭取總統大位是優先目標,立場必須靠向政治光譜中間,「台獨行動黨」的發展潛力自然非建國黨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