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在飛艇開始進行航空客運後的十年,齊柏林興登堡飛艇向世人展示了豪華娛樂休閒設施:休息廳、餐廳、吸菸室以及酒吧,並且配有豪華鋼琴。 在此之前,飛艇上通常只有音樂家為旅客演奏手風琴等小型樂器,陪伴他們度過數小時的旅途時間。 因此長途飛行似乎需要一些娛樂活動讓旅客保持精神。
二戰後直到九十年代,大多數飛機旅客都期望能在客艙前方播放電影: 最初使用投影,後來是在機艙天花板懸掛幾塊電視螢幕播放。 有些航空公司還為旅客播放音樂,最初是通過細小的風管向耳朵「吹送」音樂,後來旅客可以通過將耳機插進座椅扶手的插孔來聽音樂。
現如今,旅客娛樂依然是個重要問題。 而相應的代價也不菲,航空公司花費多達 15000 美元購買座椅,這些座椅配備點播電視、電影播放或者遊戲等一系列功能。 但是機上娛樂將經歷又一次變革。既然飛機已經連接互聯網,旅客可以利用自己的電子設備上網。 這將如何改變您的飛行之旅呢?
流媒體點播服務
機上娛樂最大的變革之一就是通過衛星可以獲取更快速的網路連接體驗。
(圖片來源: Science Photo Library)
美國的很多航班, 飛機內wi-fi已是必備之物,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也在紛紛效仿。 即便在多數情況下,飛機內wi-fi是收費的: 旅客必須為此支付約 5 美元一小時的費用 (3.20 英鎊)或者 16 美元(10.25 英鎊)的全天費用;但是仍然有越來越多的航班提供此類服務。 在過去的五年裡,有超過 60 家使用空客 (Airbus) 的航空公司已承諾提供此類服務,空客的格雷高爾·德克森 (Gregor Dirks) 說。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 (Honeywell Aerospace) 2014 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不考慮成本的話,能夠連接飛行網路的確會影響乘客選擇乘坐哪架飛機和哪家航空公司。 「三分之二的調查對象都會選擇乘坐配備 wi-fi 的飛機,這樣他們可以在飛機上繼續工作,娛樂,並與外界保持聯繫。
我們還了解到旅客願意做出一些讓步來確保他們乘坐的航班有 wi-fi,如忍受機場兩次安檢以及提前登機,只要 wi-fi 連接速度夠快,」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的史蒂芬·布雷肯 (Steven Brecken) 說道。
但是讓旅客在飛行中連接 wi-fi 不只是為了讓他們連接網路。 快速可靠的飛機內 wi-fi 是航空公司的攬客利器: 「這也並非適用於全部情況,如 B737 和 A320 機型較小的窄體飛機並沒有昂貴的機上娛樂系統,原因是出於機身承重和成本的考慮」,聯聚信科技術公司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的安娜希塔·博尼蓋爾 (Anahita Poonegar) 如是說,聯聚信科技術公司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研發了機上娛樂系統。
每個配備有娛樂系統的座椅需花費 15000 美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機上娛樂系統成本相當高昂,例如,2011 年,機上娛樂系統的維護開銷是法航繼引擎和起落架維護支出的第三大支出。 「根據機型和配置,維護成本可達 780 萬美元」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工程師科恩·斯巴安德曼 (Koen Spaanderman) 表示。 這也意味著每個座椅配備設施成本高達 15000 美元。
然而,已有航空公司決定不再使用這種燒錢的座椅。 2012 年,法國航空公司歐普思科 (OpenSkies) 決定不再為波音 (Boeing) 757 配備傳統的座椅後背影片系統,取而代之的是為旅客配備 500 台蘋果平板電腦,每台平板電腦均預加載一系列影片。 這樣,每架飛機的娛樂系統僅花費 25萬 美元,而不是 300萬美元 (200 萬英鎊)。
從那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的航空公司想更進一步---提供影片點播 (VOD) 服務,即乘客通過連接飛機 wi-fi 使用自己的設備上網。 在北美,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聯合航空 (United)、達美航空 (Delta) 以及捷星航空 (Jetstar) 均允許乘客使用自己的設備觀看影片。 其他航空公司也提供類似的服務,如澳洲航空 (Qantas)、挪威航空 (Norwegian Air)、英國君主航空 (Monarch airline) 以及德國漢莎航空 (Lufthansa)。
但內容並不一定限制於預加載的內容。 六月初,捷藍航空 (JetBlue Airways) 為會員在飛行中提供亞馬遜金牌服務(Amazon Prime)。
困難重重
然而,行業內的廣泛使用卻依然阻礙不斷,尤其是提供足夠的頻寬以快速無縫地連接網路的問題。
但是很多公司認為困難是暫時的。 英國最大的商業太空項目---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Inmarsat) 的全球快訊 (Global Xpress) 衛星網路正在調度,今年後半年會投入使用;三顆衛星中的兩顆已進入軌道。 全球快訊衛星 (GX) 將使用較高頻率的 Ka 頻段代替經常提供的 Ku 頻段和 L 頻段,這將顯著提高飛機上的網路速度。
全球快訊衛星會成為飛機的「專用衛星星座」,布雷肯 (Brecken) 表示,「高速 wi-fi 將允許旅客下載電影、玩電子遊戲以及和外界保持聯繫,和在地面上一樣。」
一些航空公司已經開始用預先下載內容的蘋果平板電腦代替座椅娛樂系統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除了頻寬問題,還有其他阻礙,如電池壽命、裝配、可觀看內容有限、電腦安放和觀看角度 (一些飛機現在提供座椅後背的平板電腦支架)等問題。 隨之而來的還有使用 wi-fi 會有網路劫持的風險。
所以,未來將帶給飛機旅客什麼樣的娛樂呢? 可彎曲的延伸高清螢幕、立體或者虛擬環境等技術正被研究應用。 例如,荷蘭泛航航空 (Transavia airline) 近期啟動在飛機中使用虛擬現實(Oculus Rift)頭戴設備的測試,該設備將提供給從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飛往巴塞羅那的旅客。
不久我們就可以在飛機上使用3D全像顯示螢幕(holographic display)與遠隔千里的親朋好友聊天,甚至還可以戴特殊手套碰觸他們。
感覺不可思議? 這些技術已經「與我們同行,」未來實驗室 ( Future Laboratory) 合伙人馬丁·雷蒙德 (Martin Raymond) 表示。該實驗室與旅遊搜索引擎天巡 (Skyscanner) 合作發佈「2024 未來旅行報告」。 該項目已顯現雛形,「雖然現在價格不菲,但投入大眾市場使用後,價格會降低,」雷蒙德表示。
然而,在不久的將來,不間斷的網路連接將給飛機上娛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在美國如果乘坐的航班沒有 wi-fi,乘客會不滿,」飛行運營公司空中媒體 (Spafax) 的美國高級副總裁阿爾·聖·傑曼 (Al St Germain) 表示,「航空公司最大的挑戰就是滿足旅客的期望。 航空公司通常必須提前幾年就產品和服務做出決定,而這些決定的代價十分昂貴——你如何知道明年或者 2017 年旅客需要什麼?」
航空旅客體驗 (APEX Experience) 雜誌的編輯泰瑞·佩特茲 (Terri Potratz) 對此表示同意。 「許多旅客認為飛行體驗是隱私的最後堡壘,休息的時光;但是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旅客期望的轉折點,向不間斷的網路連接的方向轉變前行,」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