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指金正恩親信崔龍海發動兵變推翻金氏王朝,但顯然不實。崔龍海受金正恩信任,將接替張成澤的位置,並主導與中國關係;平壤仍不會廢除張成澤被處決前所推動的改善經濟舉措。
朝鮮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朝鮮政局的變動,都會引來國際視點的聚焦。平壤政壇一陣接一陣的巨大衝擊波,令中國、俄羅斯、美國、韓國和日本,即六方會談成員國震驚,有的甚至恐慌。平壤當局十二月十三日宣布,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特別軍事法庭,已於十二日依據刑法第六十條,判處且立即執行朝鮮政壇第二號人物張成澤死刑,這一消息像之前四天張成澤突然被解除所有職務而遭逮捕一樣,令外界震撼。
朝鮮的內政,從未像現在這般撲朔迷離,而朝鮮政府又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一度被視為「攝政王」的張成澤被處決後,外界關注誰接替他成為朝鮮第二號人物。十二月十七日,金正日逝世兩周年紀念日,這是朝鮮重大紀念活動之一。前一天,平壤大批朝鮮民眾,自發前往萬壽台大紀念碑廣場的山崗上,向金日成和金正日銅像獻花悼念,人流絡繹不絕。
十二月十六日,被視為朝鮮聖地之一的錦繡山太陽宮廣場,朝鮮人民軍官兵誓師大會在此舉行,一眼望不到頭的軍人排列整齊,高舉拳頭,向領袖金正恩宣誓。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崔龍海出席了大會並宣讀誓師文:「朝鮮的人民軍隊將繼承偉大的金正日將軍的遺訓,擁戴敬愛的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同志為領導中心而誓死效忠。」成千上萬的朝鮮軍人在這一天向金正恩宣誓效忠,這是張成澤事件後,最新一起軍隊公開展示效忠。
封閉而神秘的朝鮮,在通常情況下,當局會透過中央通訊社向外界公布重大人事變動,此外,朝鮮媒體報導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活動的陪同人員時,會介紹相關人員職務,外界往往借此瞭解其職務和地位的變化。平壤主導這次對張成澤的「平逆」行動的核心人物, 是來自軍方的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崔龍海。當然,張成澤之妻、金正恩的姑母金敬姬,也在剪除張成澤的決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朝鮮,除了金正恩、張成澤、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外,最有實力的,普遍認為就是崔龍海了。十二月八日,張成澤從會議現場被拖走逮捕時,崔龍海正坐在金正恩右側。
崔龍海生於一九四七年,是典型「官二代」,他是原朝鮮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崔賢的次子。崔賢是原人民軍大將,是金日成和金正日時代重臣。一九八一年,父親尚在世時,崔龍海就擔任朝鮮社會主義勞動青年同盟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被視為接班人之一而長期栽培。不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朝鮮大饑荒時期,崔龍海一家人的生活奢華,曾受到當局批評。一九九八年,崔龍海因涉嫌收受賄賂而被撤職。但正因其父和金氏家族始終保持親密關係,因此對崔龍海的處分,只是被貶到平壤一個小機構當書記。二零零三年,崔龍海復出政壇,此後平步青雲,二零零七年金正日和韓國總統盧武鉉舉行朝韓首腦峰會時,崔龍海陪伴左右。二零一零年,金正日授予其大將軍銜。金正恩執政後二零一二年四月,崔龍海被提拔為次帥,同時成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接著又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委員,朝鮮政治局四大常委之一,地位僅次於張成澤。
由此,崔龍海在朝鮮政壇的地位已經奠定。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認為,崔龍海步入政界和他父親這種背景當然有直接關聯,但他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主要是靠他的工作能力和努力。在朝鮮,幹部升遷主要取決於他對領袖的忠誠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這些已與他父親的影響關係不大。
日前,亞洲週刊從韓國駐北京的一位外交官獲得獨家消息:二零一三年五月,崔龍海作為金正恩特使訪問中國時,已經對中方委婉表示,金正恩選定他取代張成澤,主導朝鮮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不過,從事後北京的反應看,中方似乎沒有接受這一信號,不知道是北京當時沒有感覺這一信號的重要性,還是北京多年來與張成澤已建立較密切關係而不願平壤當局作改變。
五月,崔龍海訪北京,明確提出金正恩希望九月訪問北京,因為他上台執政後一直沒有獲得出訪北京的邀請;明確釋放朝鮮願意對話的訊息,重返已停止多年的六方會談;與北京就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的未來達成共識,這些都是重大問題,卻全由崔龍海帶去北京做探討。不過,金正恩剛上台時,向中國派出的首位高官卻是張成澤,二零一二年八月,他訪問中國的任務,是與中國商務部確認特區合作規劃,張成澤在北京有廣泛人脈,被視為中南海領導人最信任的朝鮮高層人士。不過,最近一年,崔海龍總是陪伴在金正恩身邊,出席各種公開活動,被認為是「金正恩最信任的人」。二零一三年二月平壤核試驗後,他的地位迅速爬升,四月十五日太陽節,在首度的慶典活動上,張成澤的排名已低於崔龍海。一年來,崔龍海是陪同金正恩外出活動次數最多的高官。
北京外交部一位官員向亞洲週刊透露重要訊息:平壤當局已透過外交途徑,向中南海表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姑父」張成澤事件的處置,決策毅然果斷,行動決然快速,是因為朝鮮勞動黨內的這場鬥爭,實在是尖銳得驚心動魄,非極端處置不能解決問題,希望北京理解、支持金正恩當機立斷而快刀斬亂麻的這一舉動。平壤不會動搖和廢除張成澤被槍決前所推動的那些經濟改善舉措,尤其是已經制定或出台的向外部世界開放的政策與舉措,平壤更明確提出,希望北京儘快安排邀請金正恩訪華。長期來,朝鮮對中國民間的輿論聲音,始終比較敏感,近期,中國微信、微博等網絡聲音,對朝鮮的謠言鋪天蓋地,希望中國官方立即採取有效措施而多加管控。
這位外交官說,中國不干涉朝鮮內部事務的態度始終如一,但這不意味著中國輿論不能評論張成澤之死,張成澤被處決的速度之快,顯示朝鮮內部把這場鬥爭看得很尖銳,這一事件也印證才三十歲的金正恩已掌握絕對控制力,中朝作為友好近鄰,面臨新的磨合。兩國交往中,中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慣壞朝鮮外交上的一些毛病,而是要求朝鮮更多地適應中國的外交發展。
這個世界常常妖魔化朝鮮,朝鮮也總是妖魔化這個世界。張成澤遭處置後,對朝鮮政壇的謠傳,可謂驚天動地,無日無之。十二月十五日中國網絡傳出,金正恩在視察部隊過程中,遭金正恩親信崔龍海所屬部隊逮捕,平壤已成功發生軍事政變。不過,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十六日頭版,刊登的是金正恩十五日弔唁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勞動黨中央檢閱委員會委員長金國泰的消息。朝中社翌日報道,朝鮮金正恩視察了朝鮮人民軍第三一三部隊所屬的「八月二十五日」水產事業所。這是自張成澤被處決後,金正恩連續三天接連公開露面。之前,十二月十四日,金正恩視察了人民軍設計研究所,參觀了革命文物保存室,巡視了多個設計室。十五日,金正恩又視察朝鮮東部海濱城市元山市新建馬息嶺滑雪場。
韓國駐北京的一位外交官說,張成澤遭處決後,金正恩連續多天出席公開活動,想對外表明朝鮮的狀況一切照舊,沒有異常,凸顯領導人的穩定形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朝鮮問題學者王俊生也認為,朝鮮正極力告訴外界,張成澤事件在朝鮮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不會影響其他領域的進程。
朝鮮當局宣布張成澤罪行時,其中一大罪行是「私德敗壞」,私生活不檢點,與多名女性有不正當關係,以及吸毒。判決書說,僅在零九年,他在其「小金庫」取出四百六十多萬歐元(約六百三十萬美元)揮霍,出入海外賭場。韓國《中央日報》、《週日時事》週刊等媒體報道,被視為政壇「第一美男」的張成澤,經常將海外帶回的名貴香水送朝鮮銀河水管弦樂團女團員,更與她們鬼混,生活糜爛。四個月前,韓國媒體就散布謠傳說,銀河水管弦樂團成員因拍攝色情錄像,包括金正恩前女友玄松月、銀河水管弦樂團團長文慶鎮等十多名朝鮮知名藝術家遭處決。金正恩夫人李雪主,也捲入這個「製作及欣賞色情片」風波,當局更查出她與張成澤有染,他倆性生活的色情錄影帶令金正恩震怒,才決定斷然處決「姑父」,將李雪主投入監獄。不過,十二月十三日,朝鮮第一夫人李雪主,時隔五十八天後,在朝鮮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新紀錄片中出現。朝鮮官方媒體於十五日播出李雪主的畫面,稱李雪主陪同金正恩出席金日成大學教授公寓竣工儀式,可見她並未受醜聞牽連。根據日韓媒體失實報道,這些年李雪主已經被多次打入「冷宮」,甚至一次再一次被金正恩「廢黜」。
張成澤下台後,日韓媒體紛紛放出傳言,朝鮮兩名副總理已逃到中國,一是兼任國家計劃委員長的盧斗哲,他生於一九五零年,零九年四月起被委任為副總理,任內曾多次訪華;另一是兼任化學工業部部長的李武榮。據韓國電視台「TV朝鮮」報道,兩人目前已獲中國庇護。不過,十二月十四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決定為前一天因病去世的勞動黨中央檢閱委員會委員長金國泰舉行國葬。訃告稱,治喪委員會成員包括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內閣總理朴鳳柱、人民軍總政治局長崔龍海、勞動黨中央部長金敬姬等五十三人,除備受關注的張成澤夫人金敬姬外,被傳言「逃亡中國」的副總理盧斗哲也位列其中,還有被認為與張成澤關係不錯的平壤市委責任書記文景德、勞動黨統一戰線部長金養建等高官也在列。
在全世界所有共產黨國家,唯有朝鮮是堅持「子承父業」的封建王朝制度。任何非金日成直系親屬的人執掌朝鮮政權,都將面臨與朝鮮立國的根本、即金日成創立的「主體思想」相抵觸的問題。朝鮮媒體披露,朝鮮當局認定張成澤「試圖顛覆國家政權」、「發動政變」,判處這名「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千古逆賊」死刑。張成澤早有「陰謀」,在黨政系統糾集「反動集團」,在前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後「露出原形」,企圖「對人民軍伸出魔爪」。朝鮮媒體用「泥鰍」、「鼠輩」、「敗類」、「狗都不如的人間渣滓」等侮辱性詞彙,來形容這位二號人物。按判決書說法,金正日逝世後,張成澤「全面著手實現蓄謀已久的政治野心」。
張成澤的其他罪行包括為籌措實現政治野心所需的資金而營私舞弊,從銀行調出巨額資金買進貴金屬以及揮霍無度、驕奢淫逸。張成澤承認「作為現代版宗派的頭目,長期糾集不純勢力形成分派,懷著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野心,通過種種陰謀和卑鄙手法犯下了試圖顛覆國家政權的窮兇極惡的罪行」。張成澤在庭審中供認,他試圖政變的對象正是「最高領導人」金正恩。
張成澤是對華外交、經貿的總管,與中國關係極為密切,朝鮮稱他犯下的賣國行為包括:讓親信隨便賣掉煤炭等寶貴地下資源;中國在張成澤主管對華關係時期,獲得朝鮮羅先特區三個碼頭的建設權和五十年的使用權。中國成為朝鮮當局口中張成澤秘密交易的潛在對象。張成澤的判決書沒有明言批判中國卻處處暗指中國,顯得欲言又止而欲說還休。有北京學者認為,朝鮮發展對華關係與其內政是一體的。因此,若金正恩決定整肅張成澤,就不能不考慮中國因素。
若沒有北京在背後的支持及大量的物質援助,平壤政權或許難以支撐到現在。數據顯示,二零一三年九月,朝鮮從中國進口麵粉、大米和玉米燈糧食共六萬七千多噸,創下一年內單月最高紀錄,二零一三年以來,朝鮮每月從中國進口二萬多噸糧食,與此相比,九月的進口量大增,據悉,秋收之際,朝鮮大量進口糧食,正是因為政府糧庫庫存不多了。當下,金正恩仍需要從中國獲得種種援助。北京支援平壤,目的簡單,除了意識形態的因素外,主要是保持平壤政權和朝鮮的穩定。金正恩也別無選擇,唯有維繫與北京的關係。平壤政權的本質和孤立地位決定了金正恩只能這樣做。
在張成澤遭罷免的十二月八日,中朝就建設連接新義州—平壤—開城的三百八十公里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達成協定,金正恩下令繼續做好項目。中朝關於穩城經濟開發區的合作協定也照簽不誤。到目前為止,朝鮮與中國之間進行的項目尚未有中斷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