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市阿蓮區的石安牧場,不僅在兩年間吸引日本丸紅、東西株式會社兩大商社拜訪,更於去年11月,與台積電、台達電一同獲得台灣企業永續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獎的農牧業者,靠的就是把「雞糞變黃金」的能耐。
石安牧場能扭轉農牧業低技術形象,一顆石安牧場雞蛋在7-Eleven售價更達14元,將近一般傳統市場的快兩倍,全是因為石安牧場董事長謝石泉、總經理謝文峰比同業更早運用現代化科技養雞。 早在10年前,就率同業之先,為雞蛋打造「身分證」,記錄孵出、防疫、運送等過程,讓它在禽流感肆虐之際,超商銷量逆勢成長,「至少成長3成。」統一超行銷群鮮食部經理梁文源說。 現在,石安牧場的下一步,則是斥資4億元、蓋再生綠能廠,連年營收比它大兩千倍的日本商社,都特地組團考察,「他們看了也很驚訝:『你們怎麼做到這樣?』」謝石泉說。 過去,養雞場習慣直接曝曬雞糞,雖然方便,卻造成汙染,石安牧場則把雞糞變黃金,每天處理80噸的雞糞,除了發電供應牧場使用,每月最多節省近200萬元電費,還能將多餘的電賣給台電,預估每月再多100多萬元收入,連以往每年須花300多萬元運送雞糞的費用,也一併省下。 「我們想的不只是食品安全這個部分,社會責任也要兼顧,大部分業者想說,現在這樣處理就可以,我只是走在比較前面。」謝石泉說。 10多年前,台灣氣候受溫室效應影響越來越明顯,南部夏天開始出現近攝氏40度高溫,一般雞平均5天只可以下4顆蛋,產量頓時只有一半,牧場每月收入下滑近3成。 一般養雞場面對危機,多在飼料裡添加藥品,維持雞的體能,而石安牧場標榜零用藥,自然不可能採取此做法。於是,石安牧場便開始想辦法從根本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想在逆境中找到機會,傳統雞糞產生的大量沼氣,就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最大元兇,如何把它回收、再利用,則是唯一解方。但其中過程,並不容易。 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組長萬皓鵬說,台灣養雞場規模小,無法產生足夠雞糞用於發電,加上雞糞偏乾,處理手續繁雜,台灣沒有提供完整設備、技術的業者,導致養雞場投資意願低,「石安是台灣第一個敢做的。」 「施工反而沒有那麼難,政府的阻礙更困難⋯。」謝石泉感嘆。 原來,高度將近6層樓高的厭氧、發酵設備,不符合政府的都市樓高規範,只允許蓋3層樓高,如此卻無法容納石安牧場的雞糞量。 為了打造全台第一座養雞用的沼氣發電廠,還得經過調和、發酵、抽氣等超過10個步驟,每一道工程該設定多少參數值,才能處理每日80噸雞糞量,都是謝石泉和技術顧問反覆討論而定。
不只如此,石安牧場對環保的投入,早在10年前就可以看出。當別的養雞場連汙水處理系統都還沒蓋,它卻效法可口可樂等國際食品大廠,建立碳盤查機制,從各項電器設備,到每隻雞每天產生的碳排放量,連運送雞蛋到賣場的貨車,都需要記錄、分析,並且逐年檢討成效。 如今石安牧場擺脫外界對農牧業的高汙染印象,成為正夯的綠能產業,預計明年滿載發電後,還能替場區減少75%碳排放量。 【 更多報導 】
柯文哲的「破銅爛鐵」不是失言,是台北市政府「失職失能」!
月薪沒7萬不嫁?別傻了!這群男人,想娶的是郭雪芙
錯很大!人家問你職業,拜託別再回答「My job is...」
一滴都不剩!檸檬這樣擠才正確,汁多一倍出來喔
小職員的逆襲:一封人資主管不回的信,卻改變了我的人生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