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中國遊客訪日「爆買」的質變

日本政府觀光局還未公布今年中國國慶假期有關訪日中國遊客的統計,不過今年2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近36萬人次。(BBC中文網資料照片)

中國國慶假期剛剛結束,經過一周迎接中國遊客的日本各大都市商業區、景點周四開始整理貨架、盤點過去一周的得失。

中國國慶本來與日本風馬牛不相及,但近年日本許多都市、旅遊景點,在中國國慶節期間不僅裝飾得像節日,卯足勁的吆喝聲也營造出近似日本過年的氣氛。基於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現象,今年國慶假期前,商家、旅遊景點未雨綢繆,紛紛出盡奇謀方便中國遊客「爆買」,以加快「爆買」流程、迎接更多蜂擁而至的中國遊客。

東京淺草寺為了迎接國慶假期的中國遊客,周邊部分商店張燈結彩、裝飾一新;銀座松屋百貨店對BBC中文網說「特別推出提供中國遊客購買化妝品的專櫃,配備了會講中國話的店員,同時也把中國遊客謀求的熱門化妝品集中陳列,希望提升購物效率,不影響他們的其它行程,尤其是團體客時間有限」。不過對日本傳媒,松屋還加上一種解釋:此舉也是為了「不影響日本人的購物氣氛」。

驕人數字

儘管獨立行政法人日本政府觀光局還未公布今年中國國慶假期有關訪日中國遊客的統計,不過今年2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近36萬人次,已超越以往通常最多的韓國遊客人數約32萬人次,成為最多的訪日外國人,並持續該勢頭到公布統計的最後8月。除了3月外,每月增超去年同期100%,例如8月是59萬人次,同比增加131%。今年頭8個月中國遊客總數近335萬人,超過約255萬韓國遊客總數,也已大幅突破去年全年241萬中國遊客人數。一向踴躍訪日、高踞華人圈訪日人次榜首的台灣遊客去年全年是283萬,但今年頭8個月247萬,要加上香港99萬才抵上中國遊客人次。

不過,日本最關注的焦點主要不是人數,而是消費力。中國遊客的「爆買」使他們成為各大傳媒的新聞人物。以觀光局發表的今年第二季度調查為例,在訪日外國遊客包括食宿開支在內的人均消費143508日元(約1206美元)中,韓國遊客人均消費63185日元(約531美元)、台灣遊客人均消費102750日元(約863美元)、香港遊客人均消費130355日元(約1095美元),而中國遊客人均消費232919日元(約1957美元),高踞訪日外國遊客人均消費榜首。其中,中國遊客購物消費人均近10萬日元(約840美元),是中國遊客狂購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爆買」。

購勢不減

東京銀座早已是東京人劃為「外地人和外國人去的地方」,百貨店商法在日本早已凋零,物質飽和的日本人購物刁鑽、謀求專門店,例如買筷子要去筷子專賣店,沒有陳列到天花板的筷子供選購,日本人難免覺得「太無選擇,不買也罷」。 (相關報導: 大選前陸客限縮 觀光局擬放鬆東南亞簽證發放 更多文章

百貨店的營業額每年下降是日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後的常態,不過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中國遊客「爆買」令他們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日本4大百貨店報告的9月營業額為例,大丸·松阪屋比去年9月增加2.6%、三越伊勢丹同比增1.2%、高島屋同比增3.9%、崇光·西武同比增0.9%。各百貨店都說明,訪日外國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爆買」首飾、化妝品等帶來顯著效益,但基於6月以來中國股災為主的經濟減速影響的憂慮,各大百貨店都為國慶假期營業額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