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減碳?日本聰明,臺灣儍

圖為北海道泊核能發電廠。(美聯社)

在今日臺灣,「減碳抗暖」已成天條,不但媒體上減碳相關新聞無日無之,甚至2050年淨零排放已正式入法。政府更編列9000億元預算在2023年至2030年推動「淨零轉型」相關計劃,這還不包括私部門數兆元的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投資。減碳抗暖對臺灣將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本人在「白花九千億,減碳必跳票」文中有詳細說明。

政府及臺灣媒體非常喜歡引用激進減碳的歐盟國家能源轉型政策,但極少報導臺灣近鄰,通常政府及媒體最愛參考學習的日本之減碳措施。本文將填補此一空白,希望臺灣社會知道日本情況後頭腦可以清醒些。

先介紹日本電力公司情況。日本有10家地方性電力公司,由北往南分別為北海道、東北、北陸、東京、中部、關西、中國、四國、九州及冲繩。一家全國性電力公司J-Power,其前身為電力開發株式會社。一家為東京電力與中部電力合資成立,將兩家公司的火力電廠移往之橫須賀電力公司,總共12家。

這些日本電力公司均為股票上市的私營企業,反之台電則為國營企業。台電不能與政府有不同意見,但日本與美國的私營電力公司,規劃就較為務實,不必隨著政府天方夜譚的減碳政策起舞,這點非常重要。

個人之前有多篇文章指出政客們信口雌黃,承諾本身不必負任何責任的2050年淨零排放,決不可能達成。此一結論並非個人獨得之秘,有實務經驗的能源界人士無人不知。日本政府「順應」世界潮流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承諾,日本電力公司並不買單,各電力公司提出的減碳承諾遠為務實保守。

碳排完全可以由電力結構計算得知,所以由各電力公司規劃未來之電力結構即知各公司之減碳承諾為何。最主要的發電方式不外乎煤電、氣電、核電及綠電四種,電力結構即為此四大發電之占比。此四種發電方式中,煤電及氣電會排碳,核電與綠電則為無碳能源。要減碳就必須增加前二者之配比,減少後二者的配比。

臺灣政府規劃是一方面廢除核電,大力增加綠電,另一方面是停建煤電,大力發展綠電。吾人可參考日本電力公司對此四種發電方式之規劃。

綠電:

日本各電力公司對綠電並不熱衷,這些電力公司裝置容量占日本70%,所發電力更高達80%,總火力裝置容量高達148GW,但只有2GW綠電,約日本綠電裝置容量10%。各電力公司對新增綠電也很保守,2030年全部新增綠電約10GW,遠低於政府規劃。

核電:

日本電力公司主要減碳手段是重啟核電及核電延役。但目前各電力公司希望重啟的33部核電機組中,只有10部取得重啟執照。除了沒有核電的冲繩電力公司,其他九家地方電力公及J-Power都規劃重啟核電。 (相關報導: 葉宗洸觀點:核電延役可抑低電價,行政院別視而不見 更多文章

東京電力、東北電力、九州電力、中國電力及J-Power除了寄望核電重啟外,甚至規劃興建新的核能機組。中部電力、関西電力及九州電力也規劃增建小型模組機組SMR。各公司規劃2040年之核電裝置容量與綠電相同,但因核電容量因數(每年發電時數)為綠電6倍,核電所提供的無碳電力亦為綠電的6倍,核電是各電力公司承諾減碳之真實支柱。但核電是否能如願重啟及新建要克服許多法律及政府政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