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輝達(Nvidia)主導的人工智慧(AI)晶片大戰已經轉向新的戰場——一個規模更大、競爭更激烈的戰場。
通過提供訓練AI模型這一極其複雜的工作所必需的晶片,輝達將自身打造成了一家市值達2兆美元的公司。隨著該行業的快速發展,更大的機遇將是銷售讓這些模型在訓練後運行的晶片,為生成式AI工具迅速擴大的公司和個人使用者提供大量文本和圖像。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眼下,這種轉變正在為輝達的火爆銷售錦上添花。該公司財務長Colette Kress上周表示,在去年收入超過470億美元的輝達數據中心業務中,逾40%是用於部署AI系統,而非訓練AI模型。這一比例是首個顯示轉變正在進行的重要跡象。
Kress的評論緩解了一些人關於轉向部署AI系統的晶片會威脅到輝達地位的擔憂,這些擔憂源於與那些讓輝達成為AI熱潮領頭羊的晶片相比,AI系統進行的所謂 「推理」工作可以用性能較低、成本更低的晶片來完成。
「有一種看法認為,輝達在推理功能領域的份額將低於訓練功能領域,」Melius Research的分析師Ben Reitzes在客戶報告中說。「事實情況有助於揭示輝達從即將到來的推理爆炸中獲益的能力。」
輝達的許多競爭對手都認為,隨著推理功能晶片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在AI市場上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英特爾生產可用於數據中心的中央處理器(CPU)。英特爾認為,隨著客戶著眼於降低AI模型的營運成本,英特爾的晶片將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英特爾擅長製造的晶片類型已經廣泛應用於推理功能,而輝達的尖端且更昂貴的H100 AI晶片在執行推理工作方面則並未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特爾執行長帕特・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12月的一次採訪中表示:「推理晶片的經濟效益在於,不需要去構建4萬美元的H100環境,因為那太耗電,並且需要搭配新的管理和安全模型以及新的IT基礎設施。」他說,「如果我能在標準的(英特爾晶片)上運行那些模型,那就簡單好辦了。」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師Vivek Arya說,從輝達上周三公布的財報來看,透露出的最重要資訊可能就是行業向推理晶片的轉變。輝達的財季業績超出了華爾街的預期,推動該股在上周攀升8.5%,令公司估值達到約2兆美元。
Arya說,對AI模型訓練的投資激增後,隨著重點轉向從AI模型中創收,晶片推理功能的重要性將上升。與輝達主導的AI訓練功能相比,推理晶片可能更具競爭力。
推理相關業務的增長速度可能比早先預期的要快。今年年初,瑞銀(UBS)分析師估計,90%的晶片需求來自訓練,到明年推理將僅占市場的20%。這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說,輝達約40%的數據中心收入來自推理,這個數字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兩次背離主流、精準預判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2024經濟將持續成長 | 更多文章 )
事實上,輝達上周三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AI晶片市場的份額尚未受到真正挑戰。目前輝達的AI晶片市場份額超過80%。在可預見的未來,輝達用於訓練AI系統的晶片預計仍將保持較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