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兵跟國外有何不同?老鳥:來我們部隊,洗澡只有10秒鐘

法國軍人在發生攻擊案的教堂外待命。(美聯社)

法國外籍兵團福利雖然好,但也嚴酷得讓人一秒也待不下去

離開巴黎募兵站後,將由兩名士官帶我們這群志願者,前往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旁邊的小城鎮:歐巴涅(Aubagne)。早晨四點起床,交還所有個人物品,換上原先報名時穿的便服,從巴黎火車站出發。一路往南方前進,目的地是外籍兵團總司令部,並在那裡開始正式的募兵篩選。

那是一座偌大的倉庫,志願者們首先排成一列,由左至右,叫到號的人,進去拍照、建立檔案,就像是囚犯入獄服刑前拍的照片,手上拿著寫有名字的牌子,拍正面照和側面照。在此之後,所有人被趕到倉庫角落脫光衣服,連內褲也不例外,像是野生動物一般完全地「袒裎相見」。把個人隨身物品放在腳前方,接著由一名士官統一發放衣服、褲子、內褲和盥洗用具等基本生活物品,供募兵篩選期間使用。我們自己的行李都不能留,包括香菸、字典,所有一切。

我們這群志願者,此刻都穿著藍色運動套裝,繫腰帶、掛水壺,這時的我們被稱為「bleu」,法語中藍色的意思。此外,我們這些從巴黎募兵站來的人,在這裡都被戲稱為都市巴黎人(Parisiens),有點像台北天龍人的概念,並與其他地方報名的人混在一起。當集合場鈴聲一響,幾百個志願者必須第一時間跑過去集合,其他時候就在營區負責打雜。讓我們集合的原因很多,時常動不動就會響鈴,有時候只為了找一、兩個人做事,或者是說幾句話,再來不外乎是問「有誰想要離開?」

在總部時,我們一群「藍色菜鳥」總是做著各式各樣的勞動,一會兒要徒手翻新草地,一會兒又要去搬運貨物,再不然就是去餐廳洗盤子、掃地。既然志願來到法國、效忠法國外籍兵團,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更沒有娛樂可言,沒有手機及一切通訊設備,只有隨時放在口袋裡的一本空白小本子和一支原子筆,有一句我們必須牢記的話:本子和筆永遠放在可及之處(Carnetetstylosonttoujoursdanslapoche.)。

隨身攜帶紙筆為的是永遠不忘記寫下來的事情。除了可以讓我們學習法語之外,也得抄寫長官所下達的命令,以及該注意的事件,需要記錄的事情可不少。

篩選期間,我遇見了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同鄉,一個假名為「韓」的年輕人,在台灣海陸服役過一年,因為在南非長大,說著一口流利英語。

初次見面時,他告訴我:「在這裡雖然辛苦,但是法國外籍兵團福利很好,而且你還年輕,錄取機率很大,不管再怎麼辛苦,只要撐下去,法國會照顧這些為他服役的人。」

不過,在認識他後第五天,他提出了退出申請。

 

我十分不解,便在他收拾行李離開前找他細究原因,他回說:「再多一秒都待不下去了。」

理想碰上現實,不總是那麼豐滿,有時真的很骨感。新兵在高壓環境下被篩選,除了生存所需,其他一切難求,很多事情都令人費解,也不會有人尊重,因為或許那本來就不是必須給予的。例如洗澡時間只有十秒,衣服都來不及穿就讓人去外頭吹冷風、思考人生,我因此對法國冬天的酷寒留下深刻印象。 (相關報導: 34歲「政治神童」成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理!公開出櫃+人氣高到破表 馬克宏欽點任用 更多文章

三月,即便在法國南方,戶外依然寒冷,我們身上並沒有禦寒衣物。早上五點起床後就待在戶外,等待集合去餐廳吃早點。早晨的冷冽空氣下,所有人沒有太多交談,都試著擠在靠牆的背風面,盡可能依偎彼此的身體,如同在冰天雪地的企鵝只能擠在一起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