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已成為政治上的普世價值,故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實行民主制度。但民主有兩類,分別是「直接民主」(普選式民主)與「間接民主」(集中式民主),都是由獲得較多選票者勝出。差別在於:在直接民主下大部分公民都有投票權,而間接民主只有極少數的族群有投票權。
間接民主不乏長久實施的案例,例如台灣在1948年至1996年間,總統副總統都是由國民大會選出;又如在中共的間接民主下,其總書記多年來都是由中央委員會選出。但是很奇怪的是,世界上主流的政治學者卻對這些間接民主的案例視而不見(甚至將之醜化為「獨裁」),也並未對直接民主與間接民」做完整的比較就盲目的推崇直接民主,合理嗎?
人類的文明可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點一滴進步的,民主制度的產生就是其中之一。筆者不久前在風傳媒上發表了一些觀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民主優點之外的缺憾,除了點出許多應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議題之外,也指出了直接民主的不少缺點!
進步的民主制度應該是政治學者探討的主題。既然政治學者未做此事,筆者只好越俎代庖,試著將「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優缺點做詳細比較。筆者的目的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喚起各界對此議題的重視,也希望民主的發展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較佳的民主傳承給後代。
直接民主的兩大問題
直接民主有兩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政者自私地以連任或所屬政黨的繼續執政為主軸,而漠視民主的「目的」---以人民的福祉為主!在直接民主之下,選民只能在選舉當天做主(即使選舉公正,何況選舉不公的事經常發生),其他時候都是當選者說了算,但其決策並未考慮大多數人民是否受惠!理論上雖有對決策者之制衡,但很難落實。
直接民主的當選者常自恃有眾多選票做基礎,因而可以為所欲為(例如蔡英文、澤倫斯基及拜登、川普等),又很難制衡,故筆者稱此種直接民主為「普選後的獨裁」!因為當選者除了經由普選產生,與獨裁者沒有很大差別。筆者認為,普選只成為此種獨裁的掩護而已!
直接民主的另一大問題是:不重視遠見(例如影響人類存亡的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從常態分佈來看,智慧平庸的絕大多數選民沒有遠見是正常現象;候選人為了爭取選民支持,在政見上自然不會強調遠見。因此,「不重視遠見」就成為直接民主下選民、候選人與當選者的「共識」。
例如2024的台灣大選,就沒有候選人或選民重視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美國2024的年底大選時,估計各界對墮胎問題的重視也遠高於對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因此在直接民主之下,人類將沒有遠見看到氣候災難所形成的「外患」,會讓氣候持續惡化而走向「自我滅絕」之途!
由歸納可知,絕大部分的現代戰爭都是由採行直接民主的國家所發動或主導;例如發動二戰的德國、日本(資料顯示,德國自1914年、日本自1925年起就是直接民主);又如好戰的美國,不僅主導了韓戰、越戰、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阿富汗戰爭,也是俄烏之戰背後的影舞者。這些戰爭除了造成許多人傷亡,也造成數以百萬計的戰爭難民!
說美國是二戰之後最好戰的國家絕不為過(除了軍事戰,也包括經貿戰、科技戰等)!將來若引發國際大戰也多半與美國有密切關聯。雖然筆者在風傳媒上發表了「現代戰爭根本原因之初探」,但點閱的人並不多。可見重視現代戰爭之根本原因,有此種遠見者並不多。
人類的「內憂外患」都源自直接民主下的不重視遠見。因此直接民主像是一顆包了糖衣的慢性毒藥,會使人類上癮以至死亡!人類若繼續以直接民主為主流,將會因缺乏遠見而產生致命的後果!
此外,直接民主還有許多結構性的大缺點,筆者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民主優點之外的缺憾」中有詳細說明。由該文看來,直接民主是非常差的政治制度,是讓民主走向倒退之途!開創民主制度的先賢們若地下有知,當會恥笑我們!
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之比較
除了投票者的組成有顯著差異之外,「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優缺點可詳細比較如表1(X代表較差,XX代表極差,O代表較好,?則代表還待探討):
表1:「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詳細比較。(圖:作者提供)
(1)在直接民主下,當政者對自身或自身政黨的利益往往超過對人民的福祉,因此無法達到民主的目的是常態,由台灣及美國的現況均可得知(若不能達到民主的「目的」,還能算是民主嗎?)在間接民主之下,能否以人民的福祉為主要考量?此點還待以台灣及中共的間接民主實例來探討,因此以下將做為探討的重點。
(2)直接民主社會的不重視遠見已如前述。在間接民主下,由於投票者的層次較高,故較有可能重視遠見並在投票時納入考慮。
(3)直接民主是「只注重形式、平頭式的假平等」,因為不論智慧高低,也不論知識多寡,每人都是一票,並無差別;例如川普雖然被許多知識分子不齒,但他也被許多中下階層擁戴而聲勢浩大,不是此種假平等所造成的嗎?在間接民主下則只有具某一水準者才有投票權,因此其平等性遠優於直接民主。
(4)無論是直接民主還是間接民主,於長期執政後都可能發生貪腐現象。在直接民主下,則因「普選後的獨裁」及執政黨在反貪腐上的作為不彰(台灣於2017年1月1日廢除特偵組只是冰山一角),故筆者非常不看好直接民主下的反貪腐。台灣及中共的間接民主能否重視反貪腐?則是本文探討的另一項重點。
(5)在直接民主下,人民經常只能選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又因「政黨輪替」而易空轉與內耗,以致效能不彰(例如川普當選後反轉了許多歐巴馬的政策,拜登當選後又反轉了許多川普的政策);也常見重組內閣的情況,因此政策的連貫性及效能均較差。間接民主也可能發生政黨輪替並使政策的連貫性變差,但機會較小(尤其是重視反貪腐的政府),爛蘋果的現象則在間接民主下較難出現。
2023年12月30日,三黨總統候選人在公視舉行的總統辯論會上握手示意。(美聯社)
(6)在直接民主下,選舉公報常不受重視,選民針對政見又無法直接與候選人有所溝通,因此以意識形態及既有的看法做為投票的依據並不意外。而在間接民主下,候選人與投票者有較佳的機會溝通政見,因此投票者的投票將較有所本。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逼宮戰,水牛伯該讓王義川?
|
更多文章
)
(7)在直接民主下,候選人因為選舉、造勢的花費極為龐大(選區愈大就愈花錢),故候選人有易受金主影響而阻礙改革的弊端;選舉時也會大量花費媒體及網路等社會資源。這些在間接民主下都不會發生。
(8)在直接民主下,選舉後政府對候選人的巨額補助款成為候選人花費納稅人稅金的合法途徑,也成為候選人或政黨的斂財之道。此種現象在間接民主下也不會發生。
(9)(10)在直接民主之下,由於選舉者是眾多的選民,無法私下運作,也無法利益交換,因此直接民主顯著優於間接民主。
表1中的「民主的目的」及「遠見」最重要;而「平等性」、「反貪腐」及「政府效能」三項也非常重要;其餘五項較為次要。
此表顯示,在遠見、平等性、政策穩定性及效能、選前的政見溝通、選舉時的花費及弊端、選後的補助等六項,間接民主都優於直接民主;在民主的目的、反貪腐上,直接民主的表現顯然不佳,而間接民主的表現則還待探討。
只有在「私下運作」及「利益交換」上,間接民主遜於直接民主。在這兩項上,筆者的看法如下:
1. 對私下運作宜正面看待:私下運作中的溝通「有利於選舉本身,以及當選者爾後的施政」。至於私下運作的內容是否恰當,可從爾後施政的結果來觀察。亦即,當選者在施政上「是否以人民的福祉為主?」將是最好的檢驗。
2. 利益交換在所難免:只要當選者在施政時確實做到「以人民的福祉為主」,利益交換並無大礙。畢竟,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
間接民主能否達到民主的目的?
由台灣實施間接民主的48年經驗(1948-1996),以及實施直接民主的28年經驗(自1996年至今)看來,間接民主的政府在「民主之目的」的表現遠優於直接民主。例如台灣在間接民主時期開辦了多項惠民措施,包括十大建設、產業升級(包括鴻海、宏碁、華碩、台達電、台積電、輝達及絕大多數的半導體產業)、十四項建設、九年國教、國民健保等。
但這些惠民措施類似「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都有「時間延遲效應」。民眾在不查之下,很容易將間接民主時期種的樹誤認為直接民主時期,其實大錯特錯!台灣於1996年之後直接民主時期種的樹很難看到,埋下的禍根倒是顯而易見(禍留子孫)。筆者在「劉國忠觀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民主優點之外的缺憾」,對這些禍根已有詳細說明,不再贅述。
表2:民眾對中共中央的滿意度調查。(圖:作者提供)
雖然有媒體質疑這些數據是否真實?但若近年來去過大陸,應不難看到大陸的進步頗為神速,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快速提升,再加上中共政府努力實踐「脫貧政策」,有這種信任度及滿意度應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逼宮戰,水牛伯該讓王義川?
|
更多文章
)
對比於近年來美國的諸多亂象及其底層人民遭受的苦難,可知中共式間接民主的表現確實好得多。經引證台灣、大陸及美國的實例後可知,間接民主在最重要的「民主的目的」上,遠較直接民主為佳。
此外,民主制度的選擇也應符合國情。海峽兩岸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有「嚴重的民智未開問題」,非常不適合採用直接民主,尤其是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又極度落後的中國大陸,因此採用間接民主是符合國情的考量。
倘若大陸仿效西方實施直接民主,政府的效能將非常差,除了將繼續在西方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之外,也極可能像前蘇聯一樣裂解為好多國家,哪能在改革開放後四、五十年就從極度貧窮中快速崛起甚至彎道超車?
民主的隱憂--貪腐
「權力易使人腐化」是人性,因此貪腐(包括利益輸送)是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下長期主政時共同的隱憂,尤其在中共的一黨專政下。而「如何防治貪腐」就成為民主能否長期保持廉能、能否長期以民為主的關鍵。筆者認為,除了主政者自己要有適當的價值觀之外,還需建立反貪腐機制,也亟需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宣揚,使反貪腐的觀念深入各階層。
台灣在1948-1996的直接民主時期是如何反貪腐的?筆者認為,除了此時期主政者的個人廉潔(例如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之外,反貪腐的機制並不明顯。在1996之後的直接民主時期,則除了主政者個人廉潔者急速減少之外,更是漠視反貪腐機制(例如2017廢除特偵組)。
「求是網」並強調了反貪腐的重要,其中相關的資訊包括:
①反腐防腐的基本規律:我們黨強調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揭示了反腐防腐的基本規律。“三不”機制是相互融合、交互作用、有機統一的整體,要統籌謀劃、一體推進。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逼宮戰,水牛伯該讓王義川?
|
更多文章
)
②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腐敗如同毒瘤,侵蝕黨的肌體,危害黨的健康,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動搖黨的執政基礎,關係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是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的政黨,也是一個有責任和擔當,敢於刀刃向內和敢於自我革命的政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和腐敗水火不容。
這兩項報導的內容相近,但排名不同。這些報導還不包括較晚出來的反貪陸劇「反貪風暴」(又稱「風雨送春歸」)、「市委書記」、「權力至上」等。足見中共政府由人民生活中來宣揚反貪腐的用心。 新加坡雖實施直接民主,但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頗重視反貪腐及利益輸送,這應該是該黨能長期獲得民心的重要做法之一。但在台灣及美國等大多數的直接民主國家,執政黨常迴避貪腐及利益輸送,並禁絕大部分相關報導,連續劇中以反貪腐為主軸者也十分罕見。
因此,「粉飾太平並裝做沒這回事」是絕大多數直接民主國家對待貪腐及利益輸的最佳寫照。許多人在無奈之下,只好寄望政黨輪替,但貪腐及利益輸送已成為直接民主國家的主流,奈何?
結語
(1)民主有兩類,即「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但政治學者對間接民主的案例視而不見,也未對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差異做詳細的比較,即盲目的推崇直接民主,並草率的認定「直接民主才是民主」!既然政治學者未盡到責任,筆者只好越俎代庖,針對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優缺點進行詳細比較,期能拋磚引玉。
(2)由表1的比較以及所引述的實例可知,在民主的目的、遠見、平等、反貪腐、政府效能、選前的政見溝通、選舉時的花費及弊端、選後的補助等八項上,間接民主均顯著優於直接民主。在直接民主下,主政者只重視是否連任或所屬的政黨是否繼續執政,而漠視民主之目的;這些主政者也常為所欲為,故筆者稱之為「普選後的獨裁」。(3)直接民主的社會也不重視遠見,因此會漠視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等「外患」;又因絕大多數的現代戰爭是由直接民主的國家所發動或主導(例如二戰時的德國、日本及之後的美國),因此直接民主的國家也將成為人類的「內憂」(尤以核戰最令人憂心)。人類若繼續以直接民主為主流,因缺乏對內憂外患的遠見,自我滅絕的機會將非常高!
(4)是否重視反貪腐並建立「反貪腐的機制及風氣」是能否長期執政的關鍵。文中對中共的反貪腐多所著墨(包括反貪腐的陸劇)。大眾應是被政治學者及政客所誤導,誤將「較進步的間接民主」醜化為獨裁,且誤認為直接民主是唯一的民主方式。
(5)間接民主雖遠較直接民主進步,但選民在直接民主上已有參與感及被重視感,要收回其選舉權談何容易?期待政治學者能先針對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做深入比較,再逐漸向大眾推廣正確觀念,以逐漸改變大眾對間接民主的「成見」,使民主的發展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逼宮戰,水牛伯該讓王義川?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核工學士及柏克萊加州大學材料碩士及博士,現已退休。退休前曾擔任中鋼公司主管,並常擔任「全國工業總會」環保法規的領頭羊,也曾擔任過其「環境與安全衛委員會」的副召集人。本文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