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美國永遠害怕衰落——為什麼這一次可能是真的」為題,刊發了由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amuel Nye)撰寫的客席評論。
文章指出,早在18世紀美國初創時,美國人就擔心自己的國家會陷入衰落,這種情緒在二戰後美國如日中天時更是走向了新的高潮。作者認為,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必須要區分相對衰落和絕對衰落。但是不論如何,美國不可能再像50年代那樣佔有全球GDP的三分之一。
「如今,中國崛起被當作是美國衰落的證據。仔細觀察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確實能夠看出平衡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移動。所以,這一趨勢能夠被視作美國的相對衰落。但是從絕對值來看,美國的實力仍然更加強大,而且今後很可能也將維持這一格局。」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平起平坐的競爭者。但是中國也有巨大的弱點。在總體實力方面,美國至少具備6項長期優勢。」
「首先就是地理優勢。美國地處兩大洋中間,相鄰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友好國家。反觀中國,一共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印度等多個國家還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
「第二,美國的能源相對自主,而中國則依靠進口能源。第三,美國的實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跨國運作的金融機構以及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一個貨幣要想成為可靠的儲備貨幣,就必須能夠自由兌換,背後還必須要有穩健的資本市場以及法治體系作為保障。但是中國卻不具備這三大前提。」
「第四,美國的人口結構也具備相對優勢。在工業大國中,美國可能將是唯一一個能夠保持住當前人口排名的國家。目前,美國人口規模位居全球第三。今後十年,全球十五大經濟體中,將有7個遭遇勞動力人口縮減的問題。而美國的勞動力人口同期有望成長。至於中國,其勞動力人口從2014年起就在減少。」
「第五,美國長期以來就是關鍵科技的領先國家。中國正在大舉投資科研,在全球專利排行榜上也獲得了不錯的地位。但是,按照中國人自己的說法,中國高教科研能力依然落後於美國。」
「第六,根據跨國調查研究,在對人才吸引力的軟實力方面,美國遙遙領先於中國。所以,總體上美國在21世紀大國較量中握有一手好牌。但是,如果美國人陷入了對中國崛起的歇斯底里般焦慮中,就會產生不良後果。」
作者隨後就川普代表的民粹政治勢力發出警告稱,一旦美國走上「退群」、拋棄盟友的歧路,就會浪費一手好牌。「這種做法並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嚴重削弱美國。所以,與其害怕中國崛起,美國人更應該擔心的是國內的民粹主義、民主主義思潮興起。」
「拒絕支持烏克蘭、退出北約等民粹主義政策將會嚴重傷害美國的軟實力。假如川普11月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將意味著美國國力的轉折點。屆時,幾個世紀依賴的衰落焦慮將首次成為現實。」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美國霸權衰落之緣由 | 更多文章 )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恒大案判決後,北京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為題,刊發駐華記者撰寫的評論指出,香港法院就房地產集團恒大進行清盤做出判決後,北京當局必須展現出重視外國投資者利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