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也躺不平、捲也捲不動!中國青年進退失據的「45度人生」

2024年2月3日,北京西站的旅客準備搭乘火車。(美聯社)

中國青年現正面臨躺也躺不平、捲也捲不動的「45度人生」。分析家說,45度只是一個過渡群體,這群人是從90度的內捲轉變而來的,是對自我奮鬥的一種否定,對個人前景的一種失望。但從45度走向0度躺平,代表的是對整個社會國家的失望。中國青年進退失據的狀態反映了中國社會階層固化,對執政當局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

從0度的「躺平」到90度的「內捲」,中國年輕人近來流行一個新的詞語「45度」,代表既不上緊發條,也不頹廢懶散,用一種45度的折衷人生在過生活。

福建青年Kevin就是一個例子。他對美國之音說,他從福建一所大學畢業已經兩年多,曾經試圖找工作,投了幾十份履歷,但都沒有下文。現在中國職場光拿大學文憑的競爭力還不夠,尤其他不是「雙非」(非「211工程」和非「985工程」的一流大學)畢業,更不好找工作。所以他在找工作找了一段時間後,決定轉而「考研」,這幾年一直都在「準備考試」,今年將是他第三度「考試研究」。

他說,他周圍有很多像他一樣一直在「考研」的人,也有朋友在當老師,但不是薪資發放不足額,就是找到了工作但薪資很低,大概只有3千元人民幣,所以很多人都抱著躺平、得過且過的心態在過日子。

折衷人生

他說,在中國能讀高校的學生,基本上家庭環境都還不錯,很少有低保戶,「能躺平誰不想躺平」,他自己的內心就非常想躺平,但又不甘平庸,想給自己一些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但現實上又力有未逮捕。他說,他很討厭內捲,令人身心具疲,卻不可否認時時刻刻身處在內捲的時代旋渦之中,所以在兩者之間他選擇用一個45度的姿態來面對人生。

「45度人生」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引起廣大共鳴,有人說自己正處在45度的尷尬人生:「捲又捲不動,躺又躺不平,擺又擺不爛。」也有人說:「45度仰望天空,把眼淚吞進肚子裡。」也有網友留言:「飛得夠不夠高,跑得夠不夠快,努力還有用嗎?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越努力,越無力;有多努力,就有多焦慮。」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資料中心(NSRC)去年底發起《中國青年發展調查》 ,顯示有28.5%的青年過著「45度人生」,躺平的只佔12.8%,而有58.7%的青年「站得直直的,正面對挑戰不懈的奮鬥中」。調查的結論說:「躺平只是廣大青年用來體現情緒的口頭表達,真正躺平或想要躺平的只是少數。」

但人民大學的調查就跟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最新青年失業率一樣,引起廣大網友的質疑。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佈去年12月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4.9%,調查在去年6月時曾高達21%,隨後當局便不再公佈這種數據。

經過半年後,當局「優化」了統計方式,讓青年失業率在帳面上的數字看起來大幅下降了6個百分點。

中國出版集團下的三聯生活周刊在人民大學的調查出爐後,為此發起一項網路民調,得出的結果卻恰恰相反,有3608人認為自己現在處在「躺平」狀態,有2442人認為身處「45度人生」,自認為內捲「站直」的反而最少,只有731人。 (相關報導: 「我們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俄羅斯!」中國明確亮出挺俄底牌,哲連斯基為何還寄望習近平? 更多文章

網友心聲跟人民大學的調查大異其趣,讓不少網友無情批判:「騙兄弟可以,騙自己...」 、「一半的人處於躺平和撕裂中,你們還覺得形勢一片大好?」還有人諷刺:「越鼓吹越心虛。誰不躺平啊,在這個社會看不到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