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為何轉身擁抱北京?日經亞洲:總理蘇嘉瓦瑞深信「美國看不起小國」

2023年7月,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在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美聯社)

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2019年轉投中國懷抱,2022年簽署未公開內容的安全協定,對美國敲響警鐘。《日經亞洲》23日指出,索羅門會靠向中國,或許是因其總理蘇嘉瓦瑞認定美國看不起小國。另外,《深度索羅門》22日揭露,中國正在干預當地媒體報導內容。

《日經亞洲》引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資料稱,中國過去2年投入索羅門發展的資金增加4倍,約4100萬美元。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所在的瓜達卡納爾(Guadalcanal)省長薩德(Francis Sade)說:「國家需要的是發展...... 不管是中國還美國,我想我們接受所有的開發資源。」

「我們萬分感謝中國政府」,索羅門國家田徑隊成員歐海西(Moses Ohai'ihi)向《日經亞洲》表示,「當索羅門開始田徑運動時,我們連運行卡車都沒有」。索羅門2023年主辦太平洋運動會(Pacific Games),而中國提供約5300萬美元興建可容納10000人的國家體育館,其成為「中國援助」的招牌。

《日經亞洲》直言,對索羅門這類的小國來說,與大國保持密切關係意味有更好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但索羅門靠向中國,反而使其變得更加不穩定,部分原因是其歷史及與台灣的關係。2021年11月,索羅門荷尼阿拉有數千人示威,要求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下台,之後變成針對中國僑民的動亂。

根據多家國際媒體報導,示威群眾主要來自馬萊塔(Malaita),該島是索羅門人口最多省分。索羅門1978年獨立後,政府官僚充滿族裔偏見,瓜達爾卡納爾島郊區地帶多數由移居當地的馬萊塔人民開發,但因陸續傳出瓜達爾卡納爾人遭殺害事件,加上警方未妥善處理,埋下雙方引爆衝突的火種。

索羅門群島國旗。(盧逸峰攝)
索羅門群島和我國旗幟。(資料照,盧逸峰攝)

索羅門內部親中、親台分歧

馬萊塔人和瓜達爾卡納爾人1999、2000年分別達成和平協議,但衝突遺留的問題並未獲得解決,2000年當上總理,也是現任總理的蘇嘉瓦瑞雖成立國家團結和解和平聯盟,試著化解仇恨,可是蘇嘉瓦瑞政府貪腐,導致經濟衰退和法治惡化,引發公民不服從運動。

索羅門內戰造成約30000名馬萊塔人成逃離家園,成為難民,而2003年由澳洲、紐西蘭為首的駐索羅門區域援助團(RAMSI)進駐索羅門,直至2017年撤離。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學者波爾斯(Anna Powles)2020年曾說,馬萊塔自英國殖民時期開始,就一直反抗「中央」。

《日經亞洲》提到,針對2021年的動亂,澳洲和中國先後派出警察部隊維持秩序,至今仍駐在索羅門。在荷尼阿拉市中心賣衣服的1名索羅門男性告訴《日經亞洲》:「轉與中國建交後,國家問題變更多。」住在馬萊塔農業顧問馬克斯(Bobby Max)說:「台灣是我們長期朋友。我們當時生活和平融洽。」 (相關報導: 中國在太平洋擴張情況如同二戰時的日本 索羅門馬萊塔省前官員憂重演珍珠港事件 更多文章

馬克斯亦稱,覺得2021年示威動亂後,蘇嘉瓦瑞政府更加親中國,索羅門社會也變得更分裂。製作調查新聞的非營利媒體《深度索羅門》(In-depth Solomons)表示,關於中國操弄太平洋島國媒體的說法近年備受討論,並給予《島嶼太陽報》(Island Sun)、《索羅門星報》(Solomon Star)大量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