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到9年級關鍵期沉迷抖音?花蓮景美國小用遊戲讓孩子愛上閱讀

花蓮縣府教育局投入資源,在學習關鍵期為偏鄉閱讀素養教育打下基礎。(圖/業者提供)

花蓮縣教育局近年積極導入《PaGamO 素養學習》線上資源,提供全縣 4 年級到 9 年級學生免費使用,4 年來嘉惠許多學生。其中秀林鄉景美國小在閱讀素養展現成果,學力檢測閱讀項目有明顯進步。學生不怕長文閱讀,克服偏鄉文化不利因素,養成反思能力,包含石虎、國際生活文化相關的介紹都讓師生津津樂道,潛移默化提升識字量。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景美國小,是啟用《PaGamO閱讀素養》的「早鳥學校」近 4 年來,不但閱讀平台啟用率達 100%,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大幅增進,在PaGamO的中文閱讀素養任務,全校學生平均正確率提升10個百分比;在縣級學力測驗中,閱讀素養題正確率大增,識字量也明顯進步。

偏鄉老師的投入,對孩子學習至關重要

景美國小校長郭玲瑩說,景美國小是偏鄉學校,由於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族群以及學習環境不利等因素,造成孩子的學習起點落後,識字量不足,但所幸全校老師們的關心照顧、全心全意投入教學,不放棄任何孩子,景美國小校長郭玲瑩認為;要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必須加強閱讀的學習。除了多元能力的啟發,建立自信也很重要,因此老師也帶著學生積極參與參與戲劇、歌謠、田徑、舞蹈等比賽,在全國排名成績不俗。

校長強調,孩子四、五年級開始,需要嘗試多元文本的閱讀刺激,廣拓視野。「只要孩子閱讀量夠,以及有趣的引導對話,激發不同的觀點,他的思想就會比較自由,當別人問題轉了彎,他的腦袋也能跟著轉,這需要一點一滴的培養。」

在《PaGamO素養學習》之前,學校推動閱讀,大都是讀一本累積一個戳章來鼓勵,少了老師引導學生「聊書」,整體容易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到閱讀裡。加上當前環境,學生回家後,社群平台和短影音的誘惑大增,閱讀與提問不能沿用坊間舊文本,否則無法引起學生興趣。

愛滑抖音的年代,閱讀要活潑

郭玲瑩校長表示,《PaGamO閱讀素養》除了有遊戲化平台激發孩子想贏的動機,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其實是文章題材多元。不同於固定文體如論說文、記敘文、議論文、詩詞等的框架式分類文章,而是把生活會遇到的廣告、YouTube 都拿來當文本閱讀,很吸引學生。

由專業編輯群設計的引導式提問,也能讓師生一同享受燒腦討論、解析題目的樂趣。每周四篇的閱讀量、更新速度、難易交錯,減輕老師額外準備的負擔,也能適時提振答題者信心。

四年下來的閱讀習慣養成,即使學生未察覺,老師也能從後台數據,看到孩子思考角度潛移默化的轉變和進步。從學力檢測成績分級來看,有使用《PaGamO 閱讀素養》的學生,「閱讀素養題」分數都比「知識題」高、表現更好,代表閱讀和思考,是可以被訓練的。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2030雙語政策》 更多文章

成功因素:持續、固定時段養成習慣

景美國小的《PaGamO 閱讀素養》開機率、答題正確率表現亮眼,順利成為基地學校,但包括校長和余惠珍老師都說,其實有點意外,因為當初是認同閱讀內容編輯得好,就善用這項資源、融入學校日常,將每周三早上的晨讀時光的紙本閱讀換成數位學習,並沒有要刻意經營,沒想到持續堅持,也進到了閱讀的「前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