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結果選後氣氛詭譎,號稱一場沒有贏家的選舉,其實「雙少數」的答案早已註定,至於如何為雙少數政府解套,很諷刺的是,柯文哲早在去年6月的宣布總統參選記者會中宣布解方,只是,即將就任總統的賴清德和民進黨有沒有那個膽量吞下這個解方罷了!
這次總統大選結果如果勉強有意義,那就是:即使賴清德可以相對多數當選總統,但民眾並不樂見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選票未過半數的總統及未能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就是所謂的「雙少數政府」;憲政專家最憂慮的是,如果賴清德政府延續2000年陳水扁總統時期的少數執政作法,不但朝野或行政立法衝突不斷,而且施政的正當性不足。
少數總統和多數民意有落差
畢竟,此次因為在野黨分裂而讓賴清德得以打破8年執政魔咒,但在野至少在兩項主張有重大共識而且和執政黨迥然有別,第一、支持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的藍白選民,超過支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支持者,藍白選民原則上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和將中華民國憲法視為災難的賴清德有很大的不同;第二,更攸關重大的就是能源政策,賴清德大選時多次重申堅守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時程,但無論是柯文哲或侯友宜都已經表態,當再生能源還不敷所需時,現有的核能廠除役必須延後,柯文哲更多次表示,民進黨政府堅持2025除役,完全不因為科學的能源數據,而是意識形態的要求。2025迫在眉睫,屆時賴政府是依照藍白所代表的多數民意?還是依照民進黨綱領一意孤行?這將是典型的少數政府憲政危機,2000年時陳水扁停建核四的罷免風暴也許不會再現,但政府施政正當性出問題,民意基礎也可能遭重挫。
在重大政策之外,少數政府未來最大的危機是閣揆是否得到國會多數支持,97修憲雖然取消立法院閣揆同意權,讓歷屆行政院長不再對國會負責、形同總統的幕僚長,但是未能得到國會多數支持的行政院長,無論要推動法案或預算,都可能寸步難行。相較於蔡政府時代的「沒有民進黨不能通過的法案」,賴政府若接受國會的強力監督,也許算是某種校正回歸,但少數政府的施政困境也必然出現。
少數執政問題被矮化成立院龍頭交換
有趣的是,面對少數政府可能出現的危機,國民兩黨卻刻意淡化,並將問題矮化為立法院龍頭的人事利益交換問題。賴清德520就職前先上場的2月1日立法院長選舉,確實是觀察關鍵少數的民眾黨會和那個政黨合作的試金石,但是現在藍綠輪流放出交換讓黃珊珊擔任立院副院長( 國民黨)或甚至讓她擔任立法院院長(民進黨)的風聲,也未免將民眾黨看得眼皮子太淺;正如另一位民眾黨不分區當選人黃國昌所說,沒有國會改革制度的立法院院長,坐上去又有什麼意義!民進黨隨便丟出一個立法院長要民眾黨去幫忙看守該黨的法案已經匪夷所思,國民黨將立法院長視為結盟對抗民進黨的象徵,也顯然是誤解國會議長該有的議事中立角色。 (相關報導: 藍白共治可行嗎?李念祖曝台灣憲政陷阱題:聯合政府不代表內閣制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視柯文哲為寇讎 難組「最小規模聯盟」
可以說,當前這個立法院長職位的話題,其實是在迴避另一個更本質的問題,亦即:賴清德政府是否為了斧底抽薪解決少數政府困境而尋求和在野黨合作籌組聯合內閣,國外籌組聯合政府的通則是「最小規模聯盟」,換句話說,51席的民進黨找8席的民眾黨剛好些微過半,就是最適規模;這個正是柯文哲去年6月宣誓若當選要做的事,有趣的是,規模比民眾黨大得多的民進黨,只要未能掌握國會多數,能夠祭出的解方其實無分軒輊、差別不大,真正的問題在於:在民進黨多年的尾巴搖狗、極化政治下,政黨之間毫無合作文化,更別說民進黨眾人視柯文哲為寇讎,寧願自傷也不願和民眾黨合作,類似的政治自殺案例,最典型的就是深綠痛恨並羞辱扺制較為敢言的高嘉瑜,最後卻讓民進黨痛失寶貴的北市內湖南港立委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