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虐童、青年憂鬱症或頂大生自殺、家暴的新聞都讓人捶心肝。「霸凌」是臺灣社會目前最重的問題。它比經濟問題還嚴重,還難解決。經濟問題看得見,至少可以用福利政策解解燃眉之急。「霸凌」,我們都只能看到冰山的一個極小部分,水面下有盤根錯節的深層原因,也許來自於生長背景,父母、師長與周遭的互動與對待,也許來自於童年是否經驗他人的失望,也許覺得自己達不到自己或/與父母、師長的期待,而對自己失望…。若不重視及真誠面對「霸凌」的深層原因,「霸凌」的被害人極可能成為加害人,冰山底下的情緒風暴將越滾越大,這是一個看不見的重大國安問題。「心理假」只是治標不治本。

個人與社會問題的根源,經濟的、家庭的、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文化的,環環相扣,我們需要以系統的觀念去看待「霸凌」的問題,它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改變不易瞬間轉換,大部份的人著眼外在問題,問題如地鼠鑽出鑽入,將目光聚焦在自己,其實是改變問題的捷徑。」(李崇建臉書)我們每個人都急需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讓自己內在生命的流動越健康」,不時可以成為社會心理安全網的一部分。
有次下課時有位學生遞給我一張紙條,趕著收拾講台給下節課使用,回到辦公室後才打開紙條看,大意是:
「老師:
我不是修你課的學生。我今天狀況很不好,室友擔心留我一個人在宿舍出意外,因此拉我來上課。謝謝老師今天分享的一句話『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夠味。』讓我豁然開朗。」
沒有署名。我當下愣了一下,沒想到無意間接住了一份要命的失落。這讓我沈思好久,更加深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信念。兩、三年後,這位學生到我辦公室,告訴我他是幾年前留字條的學生。他要畢業了,來跟我告別。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他臉上的自信與陽光。
我教的是經濟學相關課程,但是在課堂間我會用3-5分鐘分享自己一週見聞覺知的精華,這是生命經驗與智慧的傳承。我常常告訴學生,我常把自己當成課堂中的學生,我希望我的老師怎麼教我,我就怎麼教你們。 (相關報導: 陳偉華觀點:吹響COP28主旋律—印度以氣候話語權鞏固在新興經濟體領導地位 | 更多文章 )
*作者關心公共政策與公民社會發展,相信「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