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市終於齊力共推「大新竹輕軌計畫」!新竹市長高虹安今(28)日偕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處長盧秉志,前往竹縣府拜會新竹縣長楊文科,三方一同簽署「大新竹輕軌計畫推動合作備忘錄MOU」,縣長楊文科表示,計畫竹縣藍線與竹市紅線串連,行經大新竹人口密集地區,是大新竹地區所需要的路網,「突破了過去的框架」;市長高虹安則說,園縣市攜手共推大新竹輕軌,共同爭取中央支持與協助,讓大新竹地區民眾往來園區更便利。
縣市合力促成「大新竹輕軌計畫」,藍白合譜出新篇章
縣山長楊文科表示,原本新竹市端的「紅線」,從新竹火車站、光復路、新安路接到新莊火車站為止,但現在延伸到六家火車站,「這是很大的進步」。竹縣端的「藍線」能從高鐵新竹站延伸至光明六路、跨頭前溪銜接回光復路並直到新竹火車站,串連紅線與藍線,會行經整個大新竹的人口密集地區,包括新竹科學園區、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等都能運用上,這才是大新竹地區需要的路網;至於機廠用地,他向高市長表明竹縣能夠配合,提供縣市可以共用,「這樣才會節省成本」。
楊文科說,目前竹縣的進度為整體路網規劃已送交通部審查,待通過後再送可行性規劃,接著設計、建造。大新竹地區交通壅塞是因竹科園區與縣市間的蓬勃發展所致,解方有二,一是捷運系統要建設完成,二則是盡快完成國道1號的楊梅至頭份高架段。

楊文科並指出,國發會昨天審查通過楊頭高架段工程可行性規劃報告,全長約36公里,總經費1314.15億元,湖口路段則要下地。在工程前會先拓寬竹北交流道兩側車道,讓縣市及園區間的交通更加便利。他也提到全台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唯獨新竹的快速道路沒有連接國道,已向中央建議並獲允諾納入規劃。同時,他也提出湖口第二交流道計劃及竹北交流道改善計劃,也獲中央允諾規劃。楊頭高架整體計劃預定115年動工、121年完成。
市長高虹安則指出,未來紅線提送交通部審查將提出修正路線,路線延伸至高鐵新竹站,一次到位;第二,紅線與藍線串聯新竹舊城區、竹科園區、高鐵新竹站及竹北生活圈等四大生活圈,後續共同努力向中央爭取核定;第三,新竹輕軌路線行經國內產值最高的新竹科學園區,仰賴中央給予支持及協助,讓科技重鎮的大新竹地區民眾往來園區更便利。

高虹安指出,市府於11月8日府內召開「新竹輕軌專家學者座談會」,邀請多名交通、軌道運輸領域專家,為先期路線紅線提出專業建議,會中達成共識,新竹為科技領先城市,一定要有區內軌道運輸,解決大眾運輸不便的問題,而先導路線紅線應連接至高鐵新竹站,一次到位,提升運量,未來紅線及藍線將共同推動努力向中央積極爭取。同時也將推動紅線「先導公車」培養客群運量與搭乘習慣,市府將按專業意見提出修正路線,與新竹縣、園區取得共識,進行路線方案評估,儘速送交通部審查。
竹縣交旅處指出,藍線規劃在高鐵新竹站銜接新竹市紅線,行經光明六路,串聯高鐵特定區、台知園區、竹北市區,在台鐵橋東側向南跨頭前溪進入新竹市,並在光復路銜接新竹市紅線,形成環狀路網,以「一車到底、不須轉乘」,達到串聯路網有效節省交通時間,紓解新竹縣、市與新竹科學園區之間道路壅塞問題。
竹市交通處說明,紅線原規劃串聯舊城區、工研院、2所大學、科學園區及台鐵新莊車站,現與新竹縣府共同合作,路線將修正延伸至高鐵新竹站,並依專家學者意見,原路線規劃皆為高架車站,因高架化可能會有影響市容、噪音、景觀及土地徵收等問題,未來將評估部分路段維持高架,部分路段調整為地下化,解決高架帶來的環境衝擊,並使路線可以更直捷。 (相關報導: 藍白合破局,中國網友怎麼看?「要麼和統要麼梧桐,就是這點差別」 | 更多文章 )
竹市府交通處表示,大新竹輕軌未來紅線與藍線串聯,對於旅運量提升會有重大幫助,將發揮軌道運輸最大效益;紅線行經國內產值最高的新竹科學園區,經費分攤盼由行政院協調,推動輕軌也將紓解園區交通問題,並使民眾享有便利的公共運輸服務。另外,新竹縣政府整體路網報告已提送交通部辦理審查作業,藍線可行性研究報告亦開始啟動規劃,市府後續也將積極與新竹縣政府進行路線介面討論,努力向中央爭取核定,共同為大新竹交通順暢譜出歷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