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湧觀點:全球沸騰現轉機─CO2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的重要角色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急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更多減緩地球暖化措施。(AP)

壹、世界主要國家經濟仍難脫依賴化石燃料

2021年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協議中,40多個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煤炭這種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包括世界前20大發電國中的5個,即波蘭、印尼、韓國、越南和烏克蘭。在協議中23個國家首次承諾停止國內新建和頒發燃煤電廠的許可證,並逐漸停止使用這種燃料。但世界上幾個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並不在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煤炭消耗量約占世界煤炭總量的2/3左右;而且世界第11大煤炭消費國及主要出口國澳洲,以及仍有約1/5的電力來自煤炭的美國也未簽署承諾。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即將於11月30日~12月12日在石油大國阿聯酋舉行,由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賈伯(Sultan Al Jaber)出任主席,可見石化業繼續擁有巨大影響力。依世界銀行數據,中東沙國、阿聯與巴林,連同卡達及科威特,是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前10大的國家。

貳、人類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升溫,氣候沸騰災難更加嚴峻

地球大氣過去80萬年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總在180~280 ppm之間,2022年5月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台測得二氧化碳濃度421ppm,遠超過數10萬年來的自然增加率。人類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以及砍伐森林等,致每年產生約300億噸二氧化碳,引發極端乾旱、山火、洪災及劇烈風暴等災難。2023年7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 (António Guterres)宣告,全球暖化時代已結束,正式步入「全球沸騰 (global boiling)」時代。2023年8月8日颱風「杜蘇芮」侵襲北京,造成河北省地區至少140年來的降雨記錄,超過100萬人流離失所。2023年9月颱風「海葵」,造成福建廈門市連續3天洪澇災害,約7,560萬美元損失,創下該市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暴雨記錄。

2023年8月美國100年來最嚴重災情的夏威夷茂宜島又稱毛伊島致命野火,造成逾114人死亡,更損毀超過2,200棟建築,其中歷史城鎮拉海納(Lahaina)近乎全毀。2023年9月13日利比亞東部地區因風暴影響,德爾納2座水壩坍塌,造成嚴重洪水,估計逾3,000人死亡,1萬人失蹤,城市面積已消失25%。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底是最熱的12個月,平均溫度比工業時期時高出1.32℃。2023年10月南美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歷經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位降至歷史新低,導致中部瑪瑙斯(Manaus)河流沿岸的岩石古石刻重見天日。 (相關報導: 風評:嘴炮抗中,賴清德保送黑熊進國會 更多文章

参、中國新建煤電廠是其他地區總和的6倍,碳排總量80%來自煤炭

目前中國電力約60%依賴煤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能源相關排放量的1/3,碳排總量80%來自煤炭。2023年2月27日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以及全球能源監測(GEM)發布報告稱,中國自2022年起開始建設的煤電裝機容量是世界其他地區裝機容量總和的6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雖然已承諾,將在2026~2030年間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CREA及GEM報告稱中國2022年新煤電廠建設,相當於每週2個大型煤電廠。2023年6月中國主要燃料來源煤炭的發電量比2022年6月增加14%。2021及2022年,有些省份由於高溫創記錄因而嚴重電力短缺,因此獲准新設燃煤電廠,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導致中國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GEM研究表示,在全球新建燃煤電廠持續下滑情況下,中國2022年反常建造速度驚人,導致全球沸騰危機更顯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