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愛上渣男?專家揭盲點「早就命中注定」,想擺脫命運交往前先做3件事

為什麼總是遇到錯的人,專家分析一切有跡可循。(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很多人在戀愛時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傾向於愛上某一類型的人,或者總是陷入相似的親密關係模式中。比如,有些女人總是會愛上控制欲很強的男人,儘管覺得被控制是一件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事,可是就算結束了這段關係,下一段關係依舊找了一個控制欲強的男人;有些女人很喜歡大叔,總是抵抗不了成熟大叔的魅力;有些女人總是被出軌,明明想找一個可靠的男人,可總是走向被出軌的結局。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冥冥之中你會愛上誰就像命中注定一樣,似乎是一種逃不開的宿命,總在不斷重複著。

我的一個朋友周紅談過三次戀愛,每次都是因為男友控制欲太強,她最終受不了而選擇了分手。可是下次再談戀愛,她依舊容易被霸道的男人吸引,好像對這類男人上癮。

包括她現在的老公,也是控制欲很強的人,她經常跟我吐槽她老公總是喜歡管著她,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深聊。

從和她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她的爸爸實際上就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男人。以前,她的爸爸在家就是一家之主,媽媽則沒什麼地位。她爸就像一個獨裁者,希望她媽和她什麼都聽他的。

如果她們哪裡做得不好,爸爸就會發脾氣罵她們。比如,爸爸規定在餐桌上吃飯不能說話,只能專心吃飯,只要她說話就會被罵。媽媽要是飯做晚了,爸爸下班回來沒飯吃,也會發脾氣。

除了這些生活瑣事,她爸爸也喜歡控制她的人生選擇,包括高中選擇文理科,大學選專業,都是她爸爸決定的,她根本沒有選擇權。她一直有點怕爸爸,對他敬而遠之,可心裡又特別渴望爸爸能看到她的需求,尊重她的選擇。這些原生家庭的經歷也就解釋了她為什麼總是被霸道的男人吸引,總是遇到控制欲強的另一半,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強迫性重複」的心理現象。

強迫性重複是佛洛伊德提出的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個體強迫性地、固執地不斷重複某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或者創傷性的事件或情境,包括不斷製造類似事件,反覆把自己置身於類似創傷處境,讓自己不斷地重溫某些痛苦的體驗。

佛洛伊德在1920年發表的論文《超越快樂原則》中提出了強迫性重複這個概念。他在一個兩歲孩子的遊戲中發現,當母親走開時,孩子會把他最喜歡的玩具從小床上扔出去,又會哭鬧著把玩具撿回來。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將玩具扔出去,如此反覆多次,看起來像是在玩一個好玩的遊戲。

佛洛伊德對這個行為產生了好奇,他認為遊戲是遵循快樂原則的,為什麼孩子要製造這樣與快樂相悖的情境呢?他經過分析認為,實際上這是一種充滿「掌控感」的遊戲,因為孩子無法不讓母親離開,就把玩具當成了母親的替代品,透過不斷扔出去、撿回來的重複行為,來模仿母親離去和回來的過程。

丟掉玩具再撿回來的這個過程是孩子可以掌控的。孩子複製出一個包含「離去」的類似場景,在這個新的場景中,孩子得以掌控事態的發展。

我們在尋找伴侶時,總是會尋找那些與我們的異性父母相似的人,因為這是我們人生最初的關係模板。當然,也可能會找一個與他們完全不同的人,但是經年累月,我們會發現,對方跟自己的異性父母越來越像。 (相關報導: 另一半想分手其實早有跡象!4個感情變質的徵兆,每一個都是要離開你的警訊 更多文章

比如,一個從小經常目睹父親家暴的女孩也許會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找一個溫柔體貼的老公,絕對不能有家暴發生。她終於如願以償,找到了一位脾氣特別好的老公,從不與她發生爭吵。不過,可悲的是,結婚五年後,老公對她動了手,家暴在她身上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