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親近敵人?安倍破例向中國拜年秀中文

中國央視等新聞、影音網站都分享了日本首相第一次「中文」春節問候。(翻攝自YouTube)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錄了一支影片向中國拜年,這是史上第一次。日本媒體在標題用漢字「異例」,表示破格、非常罕見。尤其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加拿大跟中國因抓人而翻臉、澳洲警惕北京、雪梨市政府把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正名」為Lunar Festival(農曆慶典)的國際氣氛下,安倍「友中」與眾不同。

中國大力分享安倍拜年影片

老派日本人心目中的真正首都象徵東京鐵塔,除夕當天也被三十六台探照燈打上「中國紅」。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風光點燈,大使館特別強調,今年探照燈數量是史上最多。

中國國內也因安倍拜年而春心蕩漾,百度搜尋打入「安倍」兩個字,馬上跳出「中文拜年」。他在兩分二十秒的影片裡,只有開場說了五個中文字:「大家,新年好」,顯然那就夠了。中國央視等新聞、影音網站都分享了日本首相第一次「中文」春節問候,官方幕後支持的新聞網也廣泛刊登文章,細細分析安倍怎麼拜年。

有人注意到安倍沒提任何官銜,直接說自己是「安倍晉三」。或許因為在中國官方新聞裡,習近平每次邁開步伐走進會場,央視主播光念「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這串職稱就花上四秒,日本領導人不說自己的頭銜,讓中國人相對感到親切。還有人強調安倍用了幾句中國俗語,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聞不如一見」等等。當中國在外部受到多方圍剿、內部經濟遇冷,表面喜氣、內心焦慮的年關時刻,安倍送上的春節微笑,讓習近平感到溫暖、有面子。

巧合的是,整整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安倍為花蓮地震錄影秀書法,手寫「台灣加油」四個字,讓台日友誼大噴發,臉書按讚數衝到二五○萬。日本在台灣跟中國之間,冷熱轉換交朋友的細膩工夫,讓人嘆為觀止。

積極拉攏對手也高度警惕

日本到底跟中國多好?是什麼樣子的好法?立命館大學教授中三十二曾任日本外務省次官(相當於外交部次長)高位,處理過北韓、中國六方會談等棘手難題。他最近跟駐東京外國記者座談時說,以前演講都會問日本聽眾:「相不相信中國人?」總有一、兩成會舉手說相信,現在同樣的問題已經沒有人舉手。中國人的反應剛好相反,日本《新聞通信調查會》二月公布一份多國民調,問中國人覺得日本可不可以信賴?有三二.四%的人說可以,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八.五%。

這關係就像《教父》(Godfather)電影裡的一句經典對白:「要親近朋友,和敵人則要更親近。」安倍的拜年影片一公布,日本媒體馬上報導首相邀請中國國家主席今年內二度訪日:一次是六月大阪二十國峰會,第二次規畫在秋季以「國賓」之尊,單獨接待習近平。這又是一項破格的罕例,只有胡錦濤曾經一年內來訪日本兩次,相隔也超過十年。日本今年繼續放寬中國留學生等入境簽證,去年中國遊客數達到八三八萬人次,比前一年增加一三.九%。

不過,積極拉攏的另一面是高強度的警惕。日本防衛省智庫防衛研究所一月發布一九年版的《中國安全戰略報告》,裡面提到中國強化南海基地,跟鄰近越南、菲律賓發生摩擦,是「恫嚇性經濟外交,試圖使東盟在安全問題方面順從中國」,說法毫不客氣。另外,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才剛跟中國觀眾拜年,一聽到美國宣布撕毀美、俄《中程導彈條約》,立刻放下笑容說中國「已經跟美俄擁有一樣的導彈」,因此支持更新創設「包含中國在內」的多邊裁武架構。

如果中美貿易戰是類似牛仔出手的拳擊式對決,日本人跟中國玩的遊戲,比較接近他們擅長的國技柔道或相撲。噸位較小的「倭人」不追求一拳KO對手,而是用綿密持久的規則包圍,既冷又熱貼身纏鬥分出勝負。

台灣遊客勉強撐住台日關係

回到台北,日本駐台交流協會代表沼田也拍了一支五十秒影片,用台語祝大家「新年快樂」。日本十二生肖裡的豬其實是「山豬」,不過交流協會臉書首頁特別選用台灣人熟悉的圓滾滾肉豬當圖案。日本雖然現在擁抱中國,但東京還是會留意在小地方體貼、平衡台灣「老朋友」感受。但這種日式溫暖頂多點到為止,如果再套用《教父》那句經典台詞類比,台灣經營的台日中三角關係是「拉攏敵人不太成功,好朋友也搖頭嘆息」。所幸還有台灣遊客來日本絡繹不絕,趴趴走到處受歡迎,扮演最佳「台灣大使」角色,勉強撐住兩邊交情。 (相關報導: 「我想直接跟金正恩見面!」安倍晉三國會演說:盼與北韓建立正常外交關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