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世譽為「在世顏體第一」、「天下行書第二」的《祭姪文稿》,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日此國寶級文物因出借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而引發眾多討論,中國網友甚至痛批台灣拿中國國寶去「媚日」,甚至出現非理性言論「台灣從上到下渾蛋透頂」、「再不統一臺灣,那些賣國賊就要賣掉我們的祖產啦!」、「這些人真的是毫無廉恥喪心病狂,真的武統臺灣吧,不要再讓這群賤人傷害我們民族了。」究竟為何這次展覽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

顏真卿看著姪子遺體含淚寫下的文稿〉祭姪文稿的重要性與特殊性
天下有三大行書字帖,分別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姪文稿》以及蘇東坡的《寒食帖》,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真跡至今已無從尋起,僅剩唐人的摹本,可見身為「第二行書」的《祭姪文稿》真跡有多麼珍貴,同時它也被譽為「在世顏體第一」,屬於國寶級文物。
大家都知道《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醉酒後瀟灑寫下,連他清醒後也無法再寫出相同字跡的作品,《祭姪文稿》背後也有一段哀傷的故事。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與他兒子顏季明堅守常山郡,殺了許多安祿山的心腹將領,直至城破,顏氏父子仍抵死不屈,顏季明當場被斬,顏杲卿被帶回洛陽處死,又因大罵安祿山而導致顏氏一門30多人被殺。
後來顏真卿派人尋回姪子顏季明的頭顱,悲憤交加地揮淚寫下《祭姪文稿》。專家說,這幅書文帶著真情、悲憤,情真意摯,和顏真卿平時的字很不一樣,「同時具有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鑒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相當珍貴的資產。
《環球時報》痛批、中國媒體與網民更是抓狂〉把《祭姪文稿》借日本,錯了嗎?
消息一出,對岸的群眾似乎比台灣民眾還要激動,微博及各大媒體上出現了眾多撻伐的文章,有些人質疑紙本文物是否經得起這樣的奔波;《環球時報》也為此事發微博表示以下三點:1、東京博物館沒有和台灣換展,是台灣單方面送過來2、日方沒有特別保存文物的措施3、參觀者可對著《祭姪文稿》拍照,不開閃光燈就行。網友更是氣到在相關新聞下留言「台灣從上到下渾蛋透頂」、「再不統一臺灣,那些賣國賊就要賣掉我們的祖產啦!」、「這些人真的是毫無廉恥喪心病狂,真的武統臺灣吧,不要再讓這群賤人傷害我們民族了。」還有媒體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物出境展覽館裡規定>來批評,說「國家」早就明文規定「元代以前書畫、絲作品禁止出國展覽」,可見關心這個議題的對岸媒體與網友多麼不滿。
針對此事,台灣方面也有些爭議,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去年12月28日也指控故宮博物院出借國寶給日本東京博物館,東京博物館相關海報上竟沒有註明「國立」,有矮化我國的嫌疑。對此,故宮博物院回應「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海報文宣及文物介紹,都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未註明「國立」的資料則是出自香港或中國大陸網路,柯立委的指控非事實。但柯志恩也質疑,日方海報的國立故宮全銜「小到看不到」,對故宮的回應並不滿意。 (相關報導: 顏真卿文物借展日本遭中國批「展一次傷一次」 故宮:流程符合審議程序 | 更多文章 )
然而,兩岸也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且東京博物館近年一直都在策畫一系列的中國古代書法大展,展覽內容也十分豐富,可見日本對書法文化的喜愛,主辦單位之一的每日新聞社董事長也表示,約6年前就開始交涉借展、籌辦這項特展。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則說,東京國立博物館有極為豐富的古代書畫收藏與保護經驗,對該類文物的保護與展陳在全球博物館中也是前列前茅,而透過展覽現場圖片也可看出,《祭姪文稿》被日方放在低光玻璃展櫃,展陳規格相當高,顯示東博對這一書法名跡的保護措施極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