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宅在家裡打遊戲、追劇,卻幻想真愛會主動找上門?心理師:這叫「自殺式單身」

不主動找對象,卻相信真愛會主動找上門,結局就是一輩子單身下去。(示意圖非本人/mika@MIKA RIKA)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詞:自殺式單身。什麼意思呢?就是形容「一直單身,又不主動擴展社交圈去認識新朋友,卻每天幻想能擁有愛情的行為。」不主動找對象,卻相信真愛會主動找上門,結局可不就是一輩子單身下去,上演一齣百年孤獨嘛!

關於自殺式單身,我還看到一段話:「為啥那麼多年輕人都開始掉頭髮?因為你太久沒對象,你的腦袋錯以為你出家了,所以讓頭髮自然脫落。」天啊太傷心了。單身這件事,本來到年底就會顯得格外刺眼,何況還是自殺式的。

認真來講,「自殺式單身」的關鍵問題,其實就是兩點:不主動,愛幻想。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一下,自殺式單身群體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擺脫這種狀態。

一、不是不想主動,單身也很無奈

對自殺式單身群體來說,不願意主動尋找愛情,原因有很多,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最容易理解的一個原因,就是「」。

身處工作、生活等等多重壓力下,精神、肉體容易疲憊。那些原本就不擅長社交,還總被生活耗光精力的年輕人,更無力去擴展自己的社交圈。結果身邊就三種人:父母、還有聯絡的老朋友以及工作上的同事。對他們來說,即使內心很想擴展社交圈,也很可能因為難度太高而退卻。用經濟學的說法叫做「損失厭惡」或者「風險厭惡」——也就是擔心找對象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他們總會覺得:找到一個適合的愛人,肯定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不一定有好的結局。而且結局很可能是不好的,畢竟自己總是遇到錯的人。這也涉及到心理學中的「舒適圈」概念。習慣單身生活的年輕人,會越來越不希望打破現在生活的狀態和平靜,將自己置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焦慮的環境中。

說白了,就是一個人過慣了,何必去談戀愛呢?想著當肥宅、打遊戲、追劇,不都比談戀愛好玩多了?

不主動的另一個原因,也可能是缺乏自信

很多人總有這麼一種想法:等自己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有足夠的能力,變得足夠優秀,才可以去。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不敢輕易踏出第一步,對於那些有著「焦慮依戀風格」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但冷靜想想,其實你不必總要以最好的狀態示人。如果遇到一個人,只能接受你最好時的狀態,那他也未必真的適合你。

對愛情缺乏信任,也讓人們無力主動

拒絕主動戀愛也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內心深處藏著一股對愛情的「不信任感」。

積極心理學提出過一個「習得性失助」的概念,大多數人在人際關係中都受過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痛苦的經歷,我們都有可能積累不同程度的痛苦,並從中學習形成了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而經歷過、見識過「不和諧」的愛情,就會增加人們對愛情的不信任感。

經歷過、見識過「不和諧」的愛情,就會增加人們對愛情的不信任感。(圖片取自Pexels)
經歷過、見識過「不和諧」的愛情,就會增加人們對愛情的不信任感。(圖片取自Pexels)

二、愛幻想沒有錯,但愛情真的會從天而降嗎?

就像開頭說過的,自殺式單身的另一個特點,是明明沒有主動去追求愛情,卻仍然相信:愛情在合適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很多時候,這種幻想也許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也許你心中有一個理想的伴侶或關係,並決心找到那個,而且只是那個。如果是這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被「唯一」纏住是「逃避型」的人經常做的事情,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遠離真正的親密關係。與其等待「命中註定的那個人」,不如改變你的心態:選擇一個人,讓他接近你,讓他對你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