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也是美中關係的穩定力量、理性聲音 五角大廈掌門人馬提斯去職,北京開心還是擔心?

2018年11月9日,美中外交與安全對話(D&SD)在華府召開,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會後召開聯合記者會(AP)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20日的辭呈中告誡美國要提防中國和俄羅斯。分析人士指出,馬提斯是美國改變對華戰略,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的關鍵人物,但是,另一方面,馬提斯一直努力管控美中緊張關係,為美中關係提供了某種穩定。有人擔心,馬提斯離職後,美中衝突風險增加,但也有認為,這完全取決於馬提斯的繼任者。

馬提斯:提防中國與俄羅斯威脅,必須態度堅決、毫不含糊

美國國防部長星期四以與川普總統觀點不一致突然提出辭職。在辭呈中馬提斯談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他寫道:「對與我們戰略利益日漸不同的國家,我們必須態度堅決,毫不含糊。」 他點名俄羅斯和中國。他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迫使美國更需動用所有力量提供共同防禦。

他說:「中國和俄羅斯明顯想要打造一個與他們威權模式一致的世界,從而獲得對其他國家經濟、外交、安全決定的否決權,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們鄰國、美國和我們盟友的利益。」

馬提斯是美中走向「大國競爭」的關鍵人物

在美國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安全戰略中,中國和俄羅斯一樣都被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分析人士認為,馬提斯在改變美國的對華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智庫國家利益中心的國防政策高級研究員卡奇亞尼斯(Harry Kaziani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馬提斯在美中關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作為國防部長他是前沿人物。他很明顯是重新調整、使得美國走向『大國競爭』的重要人物。這樣的字眼在國防部的很多文件都有體現。在新的國家戰略和國防戰略中都出現了。 雖然指的是中國和俄羅斯,但是,現階段主要是中國。 因此,在軍事領域和在國防領域,馬提斯的影響是巨大的。」

卡其亞尼斯認為,這樣的影響不會因為馬提斯的離開而改變。不管誰接替馬提斯的職位,川普政府都會繼續目前在他看來是「遏制中國」的戰略。

他說:「美中關係的挑戰是,美中現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美中之間的壓力點很多,不管是南海、東海、台灣、現在又加上貿易。馬提斯辭職雖然不是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美中關係的整體景觀變了。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

馬提斯還多次強烈批評中國在南海的行為,他稱中國是在進行「恐嚇和脅迫」。今年早些時候,他還以北京在南海的強勢行動為由,取消了海軍參加「環太平洋軍演」(RIMPAC)的邀請。他不止一次地強調,美國應該與中國展開「有力競爭」。

在馬提斯的領導下,美國海軍在南海有爭議海域進行自由航行的次數也有所增加。另外,馬提斯還在多個場合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他說,中國希望借此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係。

馬提斯也是美中關係的穩定力量、理性聲音

不過,雖然馬提斯在川普政府目前對中國的「對抗性競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雖然他在離職的最後時刻仍然不忘批評中國,但是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可能會想念馬提斯,因為他是川普政府中的理性的聲音,是避免美中軍事關係進一步惡化的穩定力量。 (相關報導: 馬提斯辭職為什麼撼動美國與盟邦?因為他是川普決策核心圈最後一位「大人」…… 更多文章

馬提斯的部屬,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曾經對馬提斯的理念做過解釋,「中國是競爭者,但並不是敵人」。也許這可以解釋馬提斯對中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