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面對中國強權崛起,除了一戰只有投降?

筆者與王飛凌教授合影。(圖/作者提供)

2018年即將進入尾聲,八旗文化出版社一連三天在誠品書店信義店舉辦新書發表會。先是在12月10日請到哈佛大學甘迺迪研究院教授,前美國國防部顧問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到現場,介紹他的大作,《注定一戰? 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秦漢政體VS西伐利亞體系

艾利森的作品,討論的是崛起的霸權中共與現有的世界霸主美國,是否將注定走上戰爭的道路。因為做為崛起中的強權,中共可能會為了爭奪世界霸主地位而挑起與美國的戰爭。而做為現有的世界霸主,美國同樣也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優勢地位以武力壓制中共。夾在兩者之間的台灣,又會在這樣的處境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就成為了艾利森與讀者們討論的重點。

接著在10月12日,旅居美國東岸的華裔學者王飛凌被請到誠品書店,探討他的新書《中華秩序》。他表示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尤其是習近平領導下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承的是維持古代「中華秩序」的「秦漢政體」。在「秦漢政體」的觀念中,只有所謂的「天下觀」而沒有所謂的「國家觀」。

換言之,與以主權還有國界來規定各國統治疆域的「西伐利亞體系」不同,在秦漢政體下的中國人,並不認為世界上有所謂「範圍」的存在,無論是「地理範圍」還是「政治範圍」。因為根據「秦漢政體」的觀念,全「天下」都只能夠接受一個「天子」,也就是皇帝的統治。換言之,只要是存在於「天下」,並且為中國人所知道的領土,都必須要納入「天子」的統治範圍之內。

20181214-王飛凌教授和與談人吳玉山教授對話。(圖/作者提供)
王飛凌教授和與談人吳玉山教授對話。(圖/作者提供)

過去因為科技的缺乏,外加不重視海權的種種因素,中國人出不了以「漢文化」為中心的疆域。只好把這一大塊疆域視為「天下」看待,並為了一統這個「天下」彼此廝殺。看在這些爭奪皇帝大位的諸侯眼中,他們爭的並不只是一個「國家」的領導權,而是在爭奪「天下」,即世界的霸主地位。直到19世紀末,伴隨著「西伐利亞體系」在東亞的興起,「秦漢政體」在中國才走向終結。然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雖然打著「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口號,但是骨子裡追求的仍是恢復「秦漢體系」。甚至中共打著「國際主義」的旗幟,向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各國「輸出革命」的行為,其實也只是對重建「中華秩序」的一種包裝而已。只是因為當年中共國力實在不足,這個企圖心隨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而走向失敗。

只是中共在經歷了40年的韜光養晦之後,似乎累積到了足以挑戰美國霸權,甚至於一決雌雄的國力。正如艾利森教授在10日的活動上引述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的話,只要中共有了足夠的國力,他自然就會想要挑戰美國,競爭亞太甚至世界的霸主地位。中共除了致力於累積國力之外,更有在文化與制度上證明自己優越性的使命感。 (相關報導: 切開兩岸難纏關係的那把刀!強國再演化..得學台灣的這件事?【腦力犯中】 更多文章

大日本帝國的傳承者

王飛凌教授的演講結束後,筆者就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詢問了他的意見。那就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大日本帝國,是否其實也在試圖恢復「中華秩序」?畢竟如果我們去翻閱同樣是八旗文化出版社翻譯,由「九一八事變」策劃人石原莞爾撰寫的《最終戰爭論》,其實就可以看到日本人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做為東方文化的代表,與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國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