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影像與生醫光電所教授林伯昰與高雄長庚醫院院長王植熙率領的團隊 (兒童內科部川崎症中心郭和昌主任) 聯合研發紅外線光學診斷工具,一秒即可分辨幼兒是否罹患川崎症,今年以「紅外線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為題,榮獲第15屆「臨床新創獎─臨床技術創新組」國家新創獎。
川崎症好發五歲以下幼兒 國內兒科醫師公認10大「棘」病之首
川崎症好發於五歲以下幼兒,主要以全身性血管炎表現,已成為開發國家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之主要元兇,也是國內兒科醫師票選10大棘手疾病之首。目前川崎症的診斷方式僅依靠臨床症狀判斷,高度仰賴醫師的經驗與訓練,而嘴巴色澤鮮紅、四肢是否發紅腫脹,各醫師標準都不同,故依靠臨床症狀診斷易流於醫師的主觀判斷。
交大與高雄長庚團隊研發出非侵入性的光學診斷工具,可於一秒鐘內正確診斷出川崎症的症狀,協助醫師或家長在發燒五到十日內做出及時且正確診斷,讓病童即早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以降低川崎症對兒童心臟的傷害。
利用光學進行四肢組織參數檢測 零侵入性
交大教授林伯昰指出,此診斷工具利用光學式偵測系統進行四肢組織參數檢測川崎症的症狀,完全無須收集病童血液檢體,是零侵入性的偵測方式,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及專一性。林伯昰教授說,紅外線照射到組織,產生的散射、吸收可分析出組織內血紅素、水分的變化,再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精確判讀,能讓家長或醫師更有效率、準確的診斷川崎症。 (相關報導: 「我的孩子怎麼了?」罕病家庭苦尋病因7年「未確診疾病計畫」協助辨認病魔真面目 | 更多文章 )
交大研究團隊指出,兒童健康的「心」是國家未來的強大希望,強化防護網片刻不容緩。目前研究成果獲刊於過敏領域全球排名第一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mpact factor:13.258),研究團隊也進入臨床實驗,未來將加速其商品化的可能性,藉由川崎症診斷技術的商品化與推廣,讓所有醫師及家長更有效率並準確地診斷、治療棘手的川崎症,拯救更多兒童的寶貴性命,捍衛國家的希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