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高雄一樣,擁有優良的發展條件,但是高雄經濟卻沉悶了許多年。我主張,高雄應該要發展「新・亞太營運中心」,整合高雄的優勢,以周詳的規劃,讓高雄帶動整個南台灣發展,成為台灣綜合國力提升的火車頭,前進東協與印度市場的大門。
台灣,正處在百年一遇的機運當中;高雄,是台灣下一波繁榮的關鍵。
要讓高雄港重返榮耀,讓台灣趕上全新的經濟浪潮,就必須推動「新・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新・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不只是加工出口時代的大港,而是要打造高雄成為海運中心、製造中心、運籌中心,成為跨國運籌、資金調度與尖端科技工業的重鎮,重返西太平洋經貿樞紐地位!
一、 新南向・國際經貿樞紐
高雄曾經是台灣出口貿易的火車頭,坐擁全球頂級的天然良港,世界一流的工業基地,勤奮、高素質且規模龐大的南臺灣勞動人口,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功臣。
戰後台灣的加工出口事業,就是在高雄展開,奠定高雄良好的工業基礎;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政府看中高雄優良的海運條件,將中油、中鋼等國營事業規劃在此,將高雄一舉推向世界大港地位。
只是過去幾十年來,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金融投資政策長期偏倚北部發展,使得高雄在脫離高污染重工業的轉型過程中,失去持續增長的產業動能;中國改革開放導致的國際政經局勢轉變,「世界工廠」從台灣變成中國,使得高雄港排名下滑,造成整個大高雄地區乃至南台灣的發展遲緩。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世界前 20 大港口有 9 個位於中國,高雄港努力保持在前 20 名之內,仍不敵惡劣大環境。然而中國國策從「韜光養晦」走向「偉大復興」,侵略性大幅增強,再度改變了全球經濟,歐美各國與中國脫鉤、交好台灣的局勢逐漸明朗,高雄將大有可為。
隨著中國經濟衰退、全球供應鏈對中脫鉤,東協與印度市場也正在崛起。氣候相近,有許多新台灣之子的高雄,正適合面向東協與印度。我們應該把握這個機會,推動建設大高雄的計畫。
高雄港吞吐量已經超過1300萬TUE,隨著洲際貨櫃中心二期計畫(第七貨櫃中心)今年完工,吞吐量可以再增加450萬TEU以上。港務公司與航商合作的客製化獎勵措施,如爭取貨源、轉口實櫃、藍色公路、大船卸小船等等,我也會全力協助。只要需要立法委員的地方,我會盡一切努力為高雄掃除障礙!
將來我作立法委員,會全力為高雄的建設在立法院爭取更多經費,支持國道七號延伸路廊以及未來各項高雄港的擴充計畫,例如結合5G+AIoT在高雄港建置「船舶操航智慧輔助系統」,以及高雄港聯外的完善內陸運輸。我更會串連相關資源強化高效率海關作業、便捷機場及港口服務,務必使國際經貿樞紐的規劃如虎添翼,目標是高雄港重回世界前十大港口。
(相關報導:
龔邦華觀點:因被害把加害當作理所當然,以色列的最大敵人是自己
|
更多文章
)
二、大南方・先進科技聚落
台灣產業規劃另一個大問題是,主要科技園區與港口位置並不一致,因此出現了許多北櫃南運的現象。隨著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建設,相關的石化能源、化學氣體、工具機、零組件進出口,都會需要高雄港的運輸量能。進入東協市場時,由於各地港口機能不一,也需要「大船換小船」,這時高雄港位於東亞交通輻輳的區位優勢就凸顯出來。
在高雄港海運經貿樞紐基礎之上,高雄必須重返「製造中心」的地位,建立先進科技聚落。目前的橋頭科學園區已具備優秀的物流條件,未來更要全力推動高雄相關的招商,讓世界級企業認知到高雄的優越設廠設點條件。
相對於已經飽和的新竹科學園區、成本高昂的大台北地區,企業可以有一個結合設立營運基地、生產製造與物流出口的優良選擇——那就是高雄。
目前整個台灣大南方的科技製造聚落,需要一個強而有力推手促進整合,提供優惠的租稅環境與行政服務措施,聚焦在邏輯晶片、封裝測試、記憶體三大領域,落實產業群聚的效益。同時在港口智慧物流運籌方面,高雄要積極推動 5G+AIoT 建設,實現碼頭物流成本降低、效能提高的理想經貿環境。
高雄備受矚目的國造潛艦產業、未來的國防重點無人機產業,也應該結合大南方科技廊帶的重點廠商,發揮製造聚落綜效,並將營運據點落腳高雄,實現營運的高效能。讓大南方的尖端科技聚落成為台灣經濟成長下一波動能,更是台灣強化國防、捍衛民主與繁榮的重要後盾!
三、 亞灣區・全球運籌中心
香港、新加坡之所以達到卓越的全球商業成就,是因為港星擁有良好的法治與頂級的金融服務效能。透過金融服務,港星成功吸引全球企業落地設立亞洲營運據點,藉此創造港口源源不絕的貨物來源。
高雄目前最大的缺點,同時也是成為全球營運中心最大的挑戰,就是在金融服務業上的弱勢。要吸引各國企業在高雄建立營運據點,除了前述的海運樞紐、先進科技聚落區位優勢,高雄更應該打造便於自由貿易的行政系統與金流服務。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雖然已經在推動中,持續推動便捷保稅物流業務,但高雄港沿岸的旗艦計畫「亞洲新灣區」始終缺乏金融服務業進駐,導致許多國際廠商在投資高雄的最後一刻遲疑,最終選擇香港、新加坡。在中國經濟衰退、香港法治破壞的現在,高雄應該把握機會與新加坡分食市場才是正道。
遺憾的是,台灣的金融相關法規相較於歐美國家落後而保守,許多便民、便商的金融服務難以進駐台灣或推行。我進到立法院後,必然會推動開放不合時宜的金融監管措施,增加台灣金融服務的自由與開放程度,以愛爾蘭都柏林矽港為師法對象,提供稅金、土地等優惠讓世界級的歐美廠商進駐、同時鼓勵國內金融業者開發創新金融服務。
在英國脫歐之後,都柏林是全世界企業可以輕易使用英語進入歐盟區的最佳跳板;在中港澳政治風險增加、東協地位抬升的歷史機遇中,高雄也可以憑藉法治與經商環境,成為與新加坡並列、世界首選的運籌中心。
高雄有良好的基礎,國家政策更應該積極利用、妥善引導這股能量。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時代,台灣需要結合新南向與東協+台灣的美好前景,積極爭取加入 CPTPP,與鄰近國家簽訂零關稅協議,將高雄定位為營運、資金調度的基地。
除了在產業、交通、金融體質下苦功,高雄還得是一個舒適宜居且充滿交流機會的城市。目前第19、20號碼頭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已經落成;17-21號碼頭可供全世界最大的郵輪停靠;13、14碼頭將規劃遊艇業者進駐,打造遊艇服務生態圈,這會是高雄在產業硬底子之外,吸引世界注意高雄、喜愛高雄的軟實力。
從高雄港舊港區,到亞洲新灣區,周邊的商旅經濟、會展經濟應該要由點而面的開展,讓在地化的商圈營造與國際旅遊結合,吸引全世界的旅客與商務人士來台。過去幾年紮下的高雄市低污染轉型基礎,在這個時候才會開花結果,成為任何人都想留下來生活的真正「幸福城市」。
如此一來,高雄將會更加國際化,而越多的世界級企業進駐,投資動能就能拉抬南台灣長期低薪的勞動市場,刺激產業的長足進步,台灣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上也會有更多朋友與助力抵禦威脅。
高雄不應該甘於現狀,高雄擁有無限的潛力,能夠成為台灣唯一一個結合尖端製造、物流與金流的城市,扮演西太平洋的經貿樞紐,福爾摩沙的南方首都。這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我願意捲起袖子,將餘生奉獻給這個偉大事業。
*作者為宏昇營造創辦人、民視前董事長、喜樂島聯盟主席,現為高雄市第六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