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在見證香港步向死亡」外國記者不得入境、流亡作家不得演講、諷刺藝術家不得展覽

香港反對派團體聲援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馬凱。(BBC中文網)

近期,香港發生了多宗被指打擊言論、表達自由的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包括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被拒入境、流亡中國作家馬建在文學節講座被主辦場地取消、旅居澳洲的中國藝術家巴丟草的展覽,主辦單位稱因為中方威脅擔心「安全」問題取消。

種種事件在觀察人士眼中,突顯了香港在中國治下,言論、新聞、表達自由的空間進一步收窄,除了官方的控制外,民間也可能因此實行「自我審查」,令香港在資訊自由上和大陸城市愈來愈接近。

英國《金融時報》馬凱入境被拒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8日嘗試以旅客身分入境,但被入境人員盤問幾小時,最終被拒入境。

馬凱工作簽證申請上個月被拒,相信與他所屬的外國記者會曾經邀請「港獨」團體「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有關,之後他曾經以旅客身分短暫入境香港,但有別於其他旅客,他只是獲批在香港7天。

中港政府批評,外國記者會不應該「提供平台宣揚港獨」。「民族黨」被香港政府視為「非法社團」,陳浩天就政府決定提出上訴。

《金融時報》表示,沒有就馬凱工作簽證申請被拒收到任何解釋,已就決定提出上訴。外國記者會再次要求當局解釋原因,形容這種制裁「不合比例」。

香港入境處:不評論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不評論

香港入境處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並指每宗個案都會根據法例和政策,經過充分考慮後決定是否批准入境。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亦拒絶評論事件,但認為與言論自由無關,強調立法會早前亦就相關案件作辯論,又指每年都有不批准入境的個案,形容對入境處是正常事情。

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聯署發表聲明,稱對事件極度震驚和憤怒,批評香港政府已成為「北京傀儡政府」,予以最強烈的抗議及譴責。聲明指,香港政府進一步箝制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令人齒冷,會進一步打擊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尤其會令外國投資者卻步。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認為被拒簽證事件本身已經是「荒謬」,今次連入境也不行,是「獨裁政權審查反對聲音」的舉措。

馬凱(圖右)
AFP 馬凱(圖右)簽證續期申請。香港外國記者會早前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發表演講,引起中國和香港政府不滿。

建制派議員葉劉淑儀:入境處決定是合理

香港建制派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馬凱再次去香港是為了測試香港的底線,了解自己是否是不受歡迎人物。她稱,馬凱曾為「鼓吹分裂國家的人士提供平台」,若港府不想香港「繼續成為別人的政治戰場」的話,入境處今次的決定是合理。

她認為,不同地方的入境部門都可以作出判斷,估計訪客到訪的目的,只要有合理懷疑到訪的目的不是真正旅客,都可以拒絶入境要求。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認為,馬凱訪港的目的是為了將事件政治化,估計馬凱來港不是做一個旅客所要做的事,「而是會作出傷害一國兩制和違反基本法的行為」。

流亡作家「中國歐威爾」馬建 講座被取消

同一天,移居英國的中國流亡作家馬建原本計劃出席香港國際文學節的講座,但遭到香港賽馬會屬下的藝術場地「大館」取消,要另覓場地舉行。《金融時報》是香港國際文學節的媒體伙伴。 (相關報導: 香港全面打壓新聞自由!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竟遭港府拒絕入境 更多文章

有「中國歐威爾」之稱的馬建,推出新書名為《中國夢》,以故事形式諷刺當下中國的時政。據台灣中央社報道,這本書無法在香港出版,因為書中批評中國領導層,今次新書分享只是英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