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高雄市環保局今(9/1)日舉辦「高雄2050淨零及循環經濟國際論壇」,邀請國外代表、學界、產業界代表等1000多人共聚一堂,透過倡議及專題發表,啟動各界對話,讓市民朋友及各界見證高雄市積極朝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及循環經濟城市邁進的企圖與決心。
本次論壇由「城市及產業淨零倡議」展開序幕,高雄市長陳其邁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蔡鴻德副署長、英國、荷蘭、澳洲、德國、美國等在(駐)臺代表與產業界日月光周光春資深副總、中鋼翁朝棟董事長、中油石化事業部陳國棟執行長及台電徐造華副總經理等人士共同進行倡議會談。

陳其邁表示,2050淨零排放已是全世界大部份國家面對氣候變遷共同的行動,是挑戰也是機會。高雄市曾是台灣重工業發展的火車頭,但我們面對「淨零」挑戰選擇承擔面對採取果斷行動。高雄將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為架構,透過市府層級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綠電小組以及產業淨零大聯盟等架構凝聚共識,整合各部門政策、產業資源及減碳技術,強化跨界交流及合作,以實際行動共同朝淨零排放目標努力。
其中,能源轉型以增氣、減煤、展綠為目標;產業則推動數位及淨零的雙重轉型,由市府攜手在地鋼鐵、石化、電力、電子及廢棄物處理等五大產業龍頭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公私協力轉變工業城市為循環經濟的城市;除了產業轉型外,並建構淨零城市基礎設施環境,在2030 年公車、公務機車將全面電動化,提供在高雄低碳移動的運輸環境。
此外,持續推動各項政策引導民眾從食、衣、住、行全方位淨零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不免有產業、市民受到影響,我們將推動淨零教育並透過淨零基金,強化公民的參與及社會的公正轉型,照顧弱勢,確保不遺漏任何人,並提出「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廣納各位市民朋友、產業界先進、公民團體的建議,希望取得共識後,年底能提送議會審議,攜手企業市民一起淨零轉型,朝2050淨零目標邁進,為下一代留下美好的高雄。
蔡鴻德強調,淨零過程中提升能源效率及節約能源的重要性,並強調中央、地方、企業、學校與國際合作間的伙伴關係,一起行動、行動、再行動,共同推動台灣環境之淨零碳排及永續發展。英國在台辦事處鄧元翰代表在倡議時表示:英國將因應氣候變遷視為內政和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2019 年英國成為第一個立法實現淨零目標的主要經濟體,淨零策略也藉由讓無碳替代品變得更經濟實惠,以確保弱勢族群能到政府的保護,確保實行面向上的公平性。
荷蘭在台辦事處白瑞樸副代表指出,荷蘭立下2050年達成100%循環經濟,而第一步是於2030年將原物料使用減半,並轉型為對氣候傷害較小的低碳經濟。澳洲駐台辦事處劉溯源副代表表示:澳洲預計 2030 減少 43%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透過制定新策略以扶持新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及既有產業脫碳。 (相關報導: 2022米其林指南名單出爐》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各級摘星餐廳資訊一次看! | 更多文章 )
德國在台協會陶愛瑪副處長則表示:德國在2020年透過立法,期望於2038年前逐步減少煤使用量,而現今德國電力結構以再生能源中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為主;荷蘭立下2050年達成100%循環經濟,而第一步是於2030年將原物料使用減半,並轉型為對氣候傷害較小的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