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國外每個城市都想去大學,不知何時開始成了一種習慣。維爾紐斯,名字美麗發音好聽,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大學成立於1579年,不只是波羅的海三國也是東、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位在首都老城中心。四百多年的學術重鎮,曾經在1832-1919被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關閉長達87年;1943年被納粹關閉直到1944年秋天。維爾紐斯大學的開開關關起起落落,見證立陶宛國家歷史的縮影。2018年是重新開啟的第99年,自然不想錯過,就算不能仔細朝聖至少走馬看花。

10月8日從水上城堡特拉凱回到維爾紐斯,趁著天光依舊,往老城走去,將暗未暗的秋天東歐東傍晚,有燈火有太陽餘光,走著走著燈火多了天黑了。維爾紐斯老城,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9年被歐盟指定為歐洲文化首都。

走過黎明之門(The Gate of Dawn in Vilnius)進入老城,不只穿越歷史更像走進盼望,許多人停下腳步,面對城門上方聖母瑪麗亞,在胸口比劃十字架祈禱。建於16世紀初年的黎明之門,是維爾紐斯當年九座城門僅存的一座,其餘均已灰飛煙滅。或許是黎明之門女神(Our Lady of the Gates of Dawn)的守護而免於戰火。距今500多年的黎明之城,白色主體建築有著金色裝飾,本身就是低調華麗的奇蹟。1993年9月4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造訪這裡。

天生路痴又不會看地圖,我一度把對面的總統府誤為維爾紐斯大學,向兩位迎面而來的維大學生問路。立陶宛總統府號稱全國最美的文藝復興建築,四週氣氛輕鬆,大門口不到十公尺之遠的整片綠地大樹,是郊遊散步聊天的人們,兩兩三三,或坐或臥隨意拍照,沒有警衛隨扈沒有拒馬,也沒有任何戒備森嚴的感覺。男大生說,這種自由自在野餐的氛圍,是常態,而且他們很自豪地告訴我,立陶宛總統是女性,我說台灣也在2016年選出第一位女總統。

維爾紐斯老城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對岸共和國(Užupio respublika),立陶宛語「Užupis」是指「河的對岸」。1997年4月1日,被維爾尼亞河圍繞的這個地區宣布獨立,擁有自己的國旗、貨幣、總統、憲法和軍隊,隨著立陶宛在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軍隊宣布解散。對岸共和國沒有任何國際承認,與其說是獨立國家,更像是藝術家的聚落。 (相關報導: 【謝幸吟專欄】如詩如畫的美景—特拉凱水上城堡 | 更多文章 )

維爾紐斯老城,大學,對岸共和國,繞著繞著從夕陽到天黑。幾個小時刷過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