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學習就應該系統地去學,這麼零零碎碎、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地瞭解一個門類的知識,有用嗎?我現在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僅有用,而且是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深入、系統地學習一門知識,當作立身之本,這當然必要。如果在一個變化不大的社會環境裡,這樣做也就足夠了。我們可以順著一門知識或者手藝的金字塔,逐漸向頂部攀登。但問題是,我們並不是生活在那樣的社會中。技術在飛速迭代,社會要素在令人眼花繚亂地重組,沒有任何領域還是一片桃花源,可以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下去。
新的機會永遠出現在邊緣地帶、夾縫地帶和混合地帶。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那些成功者,哪一個不是其他領域知識的瘋狂學習者?但問題又來了。新知識那麼多,我們怎麼可能都深入系統地學習?莊子當年不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那怎麼辦?就要掌握新的方法。過去的學者,是知識的農耕民族。自己有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就可以了。但是這個時代,逼得我們必須成為知識的遊牧民族,哪裡水草豐美,就向哪裡遷徙。隨著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在知識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處奔跑。要用二〇%的時間,掌握一個新領域八〇%的知識。這種說法,聽起來特別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但是,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必須這樣做。
王爍的日常工作,是負責財新的新聞報道。他必須對每天發生的各種大事,以及它的可能走向,迅速做出初步判斷:真相是不是已經清楚了?需不需要進一步瞭解?瞭解到什麼程度算足夠?如何調度手頭的人力、財力和注意力資源?
他不可能對每個領域都做系統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又必須有大體可靠的判斷力。在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的人,只能這樣求知,也只有這樣才會在真實世界裡運用好知識。王爍這麼多年就是靠這套方法,幫助財新傳媒站到了中國高質量新聞報道的金字塔塔尖上。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做出成績的人,都是這樣,快速瞭解一個新領域,補充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迅速去嘗試,去行動,在行動中試錯,在反饋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統學習再動手。那你可能又會問,難道一通亂學才是這個時代的學習方法嗎?也不是。這就得理解,一個成年人學習的真實目的。成年人的學習,因為來日無多,而且要快速應用,學習的目的,不是輸入更多的知識,而是瞭解世界的更多側面。
所謂「多元思維模型」,就是這個意思。查理.蒙格是這麼學習的,杜拉克也是這麼學習的,我自己也受益良多。我們所有的有效行動,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對現實的瞭解。可是現實太複雜了,我們不可能用一個角度的理論就能洞察整個世界。
比如,要瞭解人性,知道人性的哪些部分是千變萬化的,哪些部分又是千古不變的。但是瞭解人性就夠了嗎?不夠,人性是在互動中展開的,多少還得懂一點博弈論,我們不需要成為博弈論專家,但是至少我們要明白,我們的一個行為會觸發其他人的應對行為,我們的一個意圖必須考慮到其他人的意圖。 (相關報導: 光靠薪水有可能財富自由嗎?過來人教你善用下班時間,讓你改變人生、收入翻倍! | 更多文章 )
到這裡,我們又需要熟悉進化論,適者生存,協同進化,這些概念會幫助我們擺脫對於力量本身的崇拜,而找到真正的生存策略。在人群中生活,我們還需要懂一點政治學,知道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我們需要知道一點歷史,知道什麼在凝聚人的共識,這些共識的演進方向是怎麼影響現實和未來的。我們需要懂一點神經科學,這樣才分得清楚,我們腦子裡的理性成分和非理性成分。我們還需要懂一點哲學,人類終極的大問題,歷史上的聰明人其實多多少少都思考過,不用再費一番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