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地方大選,國民黨南部縣市頻打「北漂」議題,訴求青年人回鄉投票,教訓民進黨。民進黨內有一派認為,國民黨之於青年,吸引力仍低,在縣市長層級影響不大;但在議員選舉,除了藍綠外,仍有時代力量、社民黨、基進黨等小黨可選擇,將會吸納一定數量「不滿民進黨執政」的青年票,且在「都會區」選區尤為明顯。
傳統上,青年世代因其「反權威」性格,投票意向傾向民進黨。綠營在2014年、2016年都曾主打「返鄉投票」,但藍綠「攻守互換」後,蔡政府因同婚、一例一休修法,重挫青年世代的支持度,如今換成藍軍瞄準「青年票」的大餅。
不過,青年族群「投票率」低落已非新聞,在歷屆大選中,年輕人投票率始終低於平均投票率「1至2成」,上回總統大選整體投票率為66.27%,青年投票率雖略有提升,但仍不敵中、老年族群。另外,地方選舉投票率往往不如總統立委大選,因此,能否成功「催票」被視為關鍵,否則與整體母數相較,影響力有限。
民進黨高層:國民黨目前宣傳失分居多
對於國民黨訴求青年票,民進黨高層分析,國民黨選票結構「老化」,如今淪為在野黨,思考擴大選票結構很正常,否則只能「維持現狀」,但青年族群,特別是首投族,尚未建立政黨認同感,是各方極力爭取的對象,「國民黨終於醒過來,剛剛好而已。」
該名高層也直批,國民黨目前為止的宣傳,失分居多,例如韓國瑜抄襲成大學生會的返鄉投票影片、丁守中的競選歌曲唱RAP也是「四不像」,如果光靠「表面」就可以吸引年輕人,就太小看年輕世代了,「有人甚至覺得,『難道國民黨把我們當白痴』」。簡言之,目前看來只是「虛張聲勢」,但尊重其策略。

至於黨內有人憂心,青年票恐流向時代力量等小黨,該名高層表示,地方型的議員選舉,必須有地方耕耘,小黨的「政黨票」有一定基數,但如果只靠政黨票、不去勤跑,「坦白講,真的很難(當選)。」除非是本身已有高知名度,例如國民黨市議員歐陽龍曾是藝人,或是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參選市議員,這種不靠政黨票也能當選。
不過,黨內高層進一步表示,青年選票屬於「游離票」,如果在市長、市議員投不同政黨,不應解讀為「分裂投票。」他也觀察,對時代力量而言,必須在多席次的議員人海「突出」不容易,才會頻頻以「空戰」或由黨主席拉抬,來打「團體戰。」
「北漂不只高雄」 許智傑:國民黨長期「重北輕南」原因
至於今年是否推動「返鄉投票」,民進黨由青年部負責規劃。民進黨青年部主任何孟樺受訪則說,民進黨始終呼籲住在外縣市人民回鄉投票,目前正規劃相關策略,但尚未定案。
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受訪則指出,民進黨支持年輕族群行使「公民權」、善用自己的選票決定國家未來,這是長期且一致的理念,目前就依照既定期程、步驟規劃,「青年部正在規劃沒有錯」,但尚未到推動時間點。
國民黨南部縣市中,除了高雄市,雲林縣也打出「北漂」議題。對於韓國瑜陣營訴求「北漂青年」,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則指出,北漂不只高雄,嘉義、台中、台東、花蓮都有北上謀生的狀況,這是國民黨中央執政,發展長期「重北輕南」的原因,常有「台北吃肉,中南部喝湯」一說,這並非民進黨地方執政的問題。

許智傑也指出,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已允諾,將盡力創造就業機會、產業聚落、推動觀光產業等政策,以利「北漂青年」回鄉的機會,盼可以有光榮感、驕傲地回高雄投票,並相信高雄的未來。
至於國民黨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也在新北市新莊、板橋等地豎起三面大型看板,號召雲林「北漂青年」返鄉投票,主打「阿罵叫你回鄉發展」、「這一次雲林當主角」、「雲林P回家吧」(註:雲林縣民身分證字號開頭為P)。


對此,民進黨籍雲林縣長李進勇輔選幹部則表示,近年台灣區域平衡性「有出來」,雲林回鄉青年人數有提升,「北漂」的人數自然下降,但雲林仍是「旅外」比例大的縣市,因此重點不只鎖定「北漂青年」,而是整體「同鄉會」的支持,例如先前台灣燈會,李進勇就成功號召大家出錢出力,建設雲林。 (相關報導: 網製韓國瑜「幫我回家」短片遭綠議員爆抄泰國廣告 作者:剪接6短片,無商業用途 | 更多文章 )
談及民進黨低迷的青年支持度,另一名民進黨青壯世代幹部坦言,民進黨執政後,找不到年輕人「對話」的感覺,其實「改革挺下一代」就是瞄準年輕世代,但年輕人似乎「無感」,反倒令人覺得說,「政府替你做了這麼多事,為什麼不支持我們(民進黨)」,整體情勢跟2014年、2016年的相較,確實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