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在「迪士尼學校」,她學會台灣老師不教的事...

新生代動畫創作者楊子新正在有「迪士尼動畫師搖籃」之稱的加州藝術學院就讀,並以「紀錄台灣日常的美」為題進行創作。(圖/取自嘖嘖網站)

創作是一條相當寂寞的路,經過淬煉後的寂寞,足以渲染人們心中最深處的情感。新生代動畫創作者楊子新,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畢業後,前往譽有「迪士尼動畫師搖籃」之稱的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簡稱CalArts)深造。仍在加州唸書的她,數次發起群眾募資,不僅將在CalArts的生活紀錄出版畫冊。最近的募資上山下海城市間,更是以「紀錄台灣日常的美」為主題,用速寫插畫的方式替台灣人捕捉了日常裡的風景。平時總喜歡在個人平台(cindy yang art)分享創作的子新,是一位觀察到故事才進行創作的感性女孩。

轉了點彎的夢想:從漫畫家到動畫師

從小看著火影忍者長大,特別對佐助和鳴人角色設定著迷的子新,時常會問自己「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創作出經典?」一路從國中持續畫到高中,並加入漫畫社的她,陸續參考了其他不同風格的漫畫,像是飛輪少年、家庭教師。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楊子新十分著迷於同人漫畫,常常抽出漫畫中的幾個主角,置換到不同的情境之中。

受漫畫影響,啟發自身對於原創創作興趣的子新,直到進北藝大動畫系前。心中還是以當漫畫家為目標,但隨著涉入動畫越來越深,她發現動畫其實比漫畫複雜許多。至今她仍持續創作漫畫,只是改為久久畫個一次。慢慢地,她將自己更多的熱情移轉到動畫世界裡。

(圖/黃培陞提供)
(圖/黃培陞提供)

迷霧之中前行「當時的我,就是一直畫一直嘗試」

如願進到北藝大第一屆動畫系的子新,卻也看見台灣動畫教育萌芽期最大的缺失——師資兼任。在她的印象中,負責教導學生製作動畫背景的教授,卻又身兼非自身專業的編劇課。於是最後能學到的,往往只是教授自己的經驗分享,沒有辦法學到編劇裡該注意的事項。

「以畫角色來說,需要顧慮到結構體積,也要注重視覺上的美感。以前會覺得為什麼別人畫這麼好看,看起來這麼有體積。那時候不知道畫角色要分兩個不同階段去思考,我就是一直畫一直嘗試、看別人的作品模仿,後來才發現是有根源的!」

那時的子新對於動畫有好多的疑問,卻不知道要去哪裡找答案,只好照自己想像中發展的方向,試著往那邊鑽研。正因為自己在動畫的世界裡迷惘了好一陣子,當時的她選擇在大三到英國交換,想藉此一窺國外發展成熟的動畫系。在那裡她認識到一名從美國CalArts轉學過去的學生,言談之間更加深了她想去加州學習動畫的決心。即使申請過程中稍微有些波折,子新仍舊幸運地進入了CalArts,目前正是她在CalArts的最後一年。 (相關報導: 每年只收40人,有人考7年只為進入這間學校!台灣女孩勇闖傳說中的「迪士尼學校」... 更多文章

「那時候的我完全不知道動畫分工這麼細,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增加這方面的知識。一直到CalArts之後,我才發現可以只專注在某些事物上,你在畫的時候才有一些原則去追尋,這樣子練才會有意義。」

(圖/黃培陞提供)
(圖/黃培陞提供)

畢業後沒有直接進入台灣職場的子新,坦言台灣原創的動畫公司不多,自己則對像是早期迪士尼或宮崎駿等手繪動畫非常熱衷,如果當初選擇留在台灣能提升自己的機會不大,所以才毅然決然隻身跑到了加州。看著前方眼神間充滿自信與肯定的子新,任誰看了都會感受到這女孩是如此清楚自己想去的地方,彷彿她的行李中多了許多夢想與勇氣的重量,陪著她一腳踏入了更廣闊的動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