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每年10月都會舉辦招商大會,並與部分指標外商在會中簽投資意向書,做為彰顯吸引外商投資成效的「戰績」。然而,今年的招商大會,經部不僅簽的投資意向書(LOI)金額較以往砍半,更在大會舉行前夕遭人爆料指經部重複計算廠商投資、或是外商根本未承諾投資內容,招商金額疑似灌水。經濟部投資處則立刻澄清,每一簽署個案都有新的投資計畫,並非重複簽署、或無投資計畫內容;投資處長張銘斌也否認:「再簽一遍已成案的投資案,是很愚蠢的作法。」
今年是投審會、投資處及民間招商中心整併成投資台灣事務所後,首次舉辦招商大會。投資處統計,今年共23家外商與經濟部簽投資意向書,預計未來3年總投資金額達540億新台幣,預計可創造1萬3千個就業機會。細看簽投資意向書的業者產業別,半導體及生技醫藥各占13%;其次則為AI、海事工程、物流,以及觀光休閒相關產業,各占9%。另外23家業者中也有9家是各國的上市櫃公司。
23家簽約廠商中首次來台投資的外商僅9家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在會前記者會上曾表示,今年招商大會鎖定對台灣市場有興趣且全新投資案的投資案均是新增,已確定在台灣投資或擴廠的業者,不會特別簽署LOI。然而細究簽約外商名單,23家簽約廠商中首次來台投資的外商僅9家,其中包括泰商Energy Absolute要與台廠合作投資鋰電池生產廠;美半導體材料商英特格(Entegris)擴大在台產能;美半導體離子植入廠INNOViON在台設離子植入廠;新加坡膠原蛋白胜肽生產商傑樂集團(Jellice group)擴大在台投資;日商南信州果子在台設觀光工廠;美電磁閥門製造商美威發(MAC Valves)在台設亞洲生產中心;瑞士自動注射器製造商瑞健集團(SHL Group)在台成立電子醫療育成中心;日焊接設備材料供應商千住電子擴廠整合製程及設備等。
簽投資意向書的投資案件金額僅540億 前兩名分別是不動產及餐飲業
此外,相較過去3年在會中簽署投資意向書的投資案,金額動輒千億新台幣起跳,今年簽投資意向書的投資案件金額僅540億,且投資金額百億、排名前兩位的外商分別是不動產及餐飲業,另外三菱電機雖然投資金額也有百億規模,但具體投資內容則無法公開。
媒體接獲爆料 投資意向書遭重複計算有灌水嫌疑
大會舉行前也有多家媒體接獲爆料,指今年23家簽投資意向書的廠商中,有5家過去已與投資處簽約,今年卻又被重複計入,整體投資金額儼然有灌水嫌疑。爆料者稱,英商ARM、德商DHL、瑞商SHL及日商大和房屋及三井,都已分別在訪歐招商團及過去的招商大會上簽過約,且部分廠商當年的投資計畫都還不見得已完全落實,今年卻又再次簽約,質疑經部在招商大會上所宣稱的外商投資金額悖離實際狀況。
投資處長張銘斌 :投資減半是因朝務實化發展,不可能一案兩簽
對此投資處長張銘斌回應,今年招商金額減半,是因招商朝務實化發展,不再僅以爭取硬體投資、拚金額為主要目標。張銘斌也認為,與其如大海撈針、漫無目的接洽從來沒來過、也不認識台灣的廠商,不如鎖定已在台投資的外商。他解釋,新投資案需重新評估市場狀況,要成案都需花3到5年時間;相較之下已來台5、60年的大型外商,熟悉台灣環境及市場,較容易有新增及擴廠計畫,投資評估時間也較快。
至於投資案重複簽約、投資金額灌水問題,張銘斌表示,每次招商論壇所簽署的意向書都一定是新增投資案,不可能一案兩簽、「這是很愚蠢的作法。」
「招商大會只是一場10月的活動,沒有辦法完全反映外商來台投資現況,」張銘斌重申,外商來台投資不會配合大會時間、投資處也不會把投資案「養」到招商大會才完成,只看招商大會不盡全面。他坦言,為了不要讓外界過度關注投資金額,也不希望招商流於形式,今年原本打算停辦招商大會,但後來考量大會仍能凝聚同仁工作能量、讓人有努力的目標,才決定續辦。 (相關報導: 少了約5百億!全球招商論壇招商金額腰斬 經濟部釋疑:不衝硬體投資 | 更多文章 )
張銘斌也說,今年7月經濟部今年把招商中心、投資處及投審會3機構合併為「投資台灣事務所」後,事務所的工作項目除了對外招商,還包括協助5億元台幣以上的台商投資案,今年事務所正全力協助華邦電、力晶及台積電等大廠擴廠案,相關工作成果並不會呈現在招商大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