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文博會再度重返臺北,即創下首度跨出單一縣市、展館最多、範圍最大的文博會新紀錄,展覽場域以首都文化軸線上的舊空總出發,延伸至國家鐵道博物館、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與花博爭艷館等5大文化場域,推出「文化策展」、「文創品牌」、「IP授權」、「文化展演」等4大內容;並首次邀集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熱蘭遮博物館等各博物場館為副展館,讓2023文博會成為全臺響應的文化博覽會。
2023臺灣文博會將於9月22日至10月1日展出,今(21)日晚間搶先在文化策展主展區之一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開幕晚會。晚會由知名科技展演藝術策展人馮建彰打造,在工地鷹架轉譯而成的文化科技藝術裝置作品「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前展開,以文博會「文化物種大發現」主題,結合地景、光影、數位藝術與表演藝術跨界合作。演出由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古名伸擔綱編舞總導演、馮建彰為視覺影音統籌設計、時尚服裝設計師許艷玲擔任造型設計,共同打造「表演藝術x科技影音x時尚潮流」開場。
舞臺上12位舞者肢體展現多層次的分裂與交融,音樂創作融合過往空軍戰情空襲警報聲響,工地鷹架樣貌轉換成敲擊節奏,服裝打破制式概念,以外太空異型呈現一片片的螢幕,藉由燈光、色彩不斷撒落在舞者身上;舞臺後方的戰情大樓則如同宇宙未來的GPU,強光閃爍、色彩變化,運算未來的核心載體與表演者共創超現實的未來科幻感,象徵著空總正邁向多重未來的新想像。
在重節奏的打開空總聲光秀後,緊接著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日本藝術家髙橋匡太 TAKAHASHI Kyota合作,聯手展現點亮空總的夢幻世界,藉由舞者穿戴充滿魔力色彩會發光的雲形圈圈(KIRARA RING),搭配巨大且魔幻的馬戲篷等夢幻流動畫面,以及可愛精靈們的精彩表演,一起點亮空總,並象徵2023臺灣文博會盛大開展。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表示,「一個城市不會只因為建設就讓城市變得壯大,只有文化可以讓城市偉大」,位於臺北黃金地段的空總能夠保留作為文化場域,而非科學園區、社宅,「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李孟諺說,文博會辦理至今,越來越具規模,期許文博會不僅是展現臺灣的文創產業,也要創造更多的商機,「期待有50萬人進場,創造10億商機」。李孟諺也特別提到,史哲帶著雄心壯志就任文化部長並積極爭取各項計畫,在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及相關財主單位支持下,文化部明年不僅將迎來史上最高將近300億的預算,更將以文化黑潮計畫全面照顧文化藝術各個面向,相信在這樣的新氣象下,「臺灣的文化將更加蓬勃」。 (相關報導: 嗆聲記者「問這麼多」…官員幫緩頰!新竹市府發言人徐千晴64字道歉了:深自反省 | 更多文章 )
「2023臺灣文博會是一個打開空總,讓大家看見首都未來文化發展的機會」,史哲指出,首都臺北上一個重大文化建設是1980年代的兩廳院,在當時威權政治環境下,兩廳院是命定的、功能性的文化投資,70億的興建預算幾乎決定了臺灣的文化高度。自此以後,臺北企圖提出閒置、舊空間的活化再利用,包含華山、松菸,甚至臺北機廠也即將成為「活的鐵道博物館」。但除此之外,臺北是否需要一個能夠呼應自由、民主、開放以後,創作自由且不限能量的文化場域?空總這塊位於總統府、臺北市政府中間的珍貴土地,就成為「考驗臺灣文化發展能否再次站上里程碑,也考驗臺灣民主化後大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