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每年的10月,被稱為「神無月」,原因是自古以來傳說各地的神明在10月,全都跑到位於山陰地方島根縣的出雲大社了,因為沒有神存在,所以被稱為「神無月」。
當然在出雲地方,10月則被稱為「神在月」,作為日本傳說中的聖地,出雲的確有著相當特別的文化傳統,加上出雲大社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緣結神社(求姻緣),吸引非常多單身男女來此參拜。

前往出雲神社,雖然可以搭乘公車前往,但如果想要搭乘火車,目前唯一的鐵道交通,只有當地的小鐵道「一畑電車」了。這條已存在一百多年的小鐵道,默默的在這裡服務信眾與當地居民,而成為當地的特色。
不過其實「一畑電車」的公司名稱,跟出雲大社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這家鐵道公司,最早也並不是為了要疏運前往出雲大社參拜的信眾,而是為了要載運參拜的旅客,前往宍道湖北側的古剎一畑寺(一畑藥師),所申請興建的鐵道。

1910年山陰本線自米子站準備延長至出雲今市站(現在的出雲站),因此當地在1911年8月申請興建出雲至一畑寺的輕便鐵道(762mm)獲准,隔年成立「一畑輕便鐵道株式會社」,開始動工興建。開工之後,考量到未來可能與國鐵線聯通,因此便將軌距改為與國鐵同樣的1067mm。1915年全線開通,讓旅客得以搭乘火車前往一畑寺參拜。
不過鐵道開通之後,卻便利宍道湖北側的聚落,沿線的民眾得以搭乘鐵道前往出雲轉乘國鐵,讓一畑鐵道打算興建新的路線。當時考量宍道湖北側的通勤需求,因此將路線延伸至島根縣的首府松江市,並且與松江溫泉連結,除了通勤之外,也可讓前往一畑寺參拜的旅客,順道前往泡湯。
至於出雲大社,雖然當時有國鐵大社線(1912年通車),但由於終點大社站離出雲大社有1.5公里遠,因此一畑鐵道也興建了自己的鐵道線,而且終點站「出雲大社前」,離入口僅有300公尺,反而比搭乘國鐵便利,再加上1920年代電力鐵道的技術逐漸成熟,因此一畑鐵道便決定在興建新線時,順便全部電氣化,並將公司名稱改為「一畑電氣鐵道(簡稱一畑電鐵)」。

一畑電鐵的新線陸續在1928年至1930年完工通車,也帶動了前往出雲大社的人潮,但原本最初的目的地一畑寺,卻因搭乘人數沒有想像中的多,一畑口至一畑(一畑寺)之間兩公里多,最後在1944年底,二戰末期時被列為所謂的「不要不急」路線,最後被迫暫停行駛,鐵道拆除成為軍需物資,直到戰後都沒有恢復。
戰後一畑電鐵還併購了沿線的兩家小鐵道,此時旗下的路線共有四條,是山陰地方規模最大的私鐵。然而1960年代因日本經濟發展,公路日益發達,也導致搭乘鐵道的人數越來越少,結果併購的廣瀨線與立久惠線,因經營不振與遭遇水災,分別在1960年與1965年廢線,剩下松江宍道湖溫泉至出雲的北松江線,以及前往出雲大社的大社線兩條路線,營業至今。 (相關報導: 鐵道博物館,就該完整呈現出鐵道史!他舉香港鐵路博物館為例,請台灣公務員「學著點」 | 更多文章 )
然而公路發達對鐵道的打擊,讓一畑電鐵一直都是慘淡經營,即便集團本身開發許多新事業,還接手出雲市的公車,但由於當地人口大量流失,導致一畑電鐵出現財務危機,所幸在運輸省(現國土交通省)與島根縣廳等地方自治體的協助下,挹注資金並展開公司重整,才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