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河十年行」在康定木格措採訪將要用十年跟蹤記錄的,開著家庭旅館的榮東江措時他說:「木格措,我小時候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重走江河十年行之三─對我們終於失望的木格措榮東江措一家
記得當時我問了同去的12位元記者,所有人都說的是,小的時候家鄉的河是清澈的,自由流淌的,可以光著屁股游泳的,而現在髒了,乾了沒有了。
木格措,這麼偏遠的一個大山裡面的普通人家,命運卻和我們國家的一個又一個政策,有著不可分隔的關係。
2006年榮東江措老人說,在考慮上水電專案之前的1986年,甘孜州就已決定開發木格措旅遊資源。1989年,木格措景區正式對外營業。自那時以來,景區的百姓依靠旅遊服務,生活明顯有了好轉。孩子們上了學,家裡蓋起了新房。水電項目如果上馬,不但木格措獨特的自然景觀將會消失,當地老百姓也將失去經濟支柱。儘管有關部門宣稱,建大壩不但不會影響旅遊業,而且大壩本身也將成為一個景點。
可當地的老百姓不相信這種說法。他們認為,發展旅遊,增加的收入在百姓手裡,開發水電,收入歸誰就不知道了。當地人還有話說:大壩哪兒沒有,我們這裡的神湖別的地方有嗎?
當年「江河十年行」選榮東江措老人家作為十年要跟蹤釆訪的人家,就是因為本來要在木格措修的電站,因為媒體和NGO的聯手,致使甘孜州政府說,木格措發展綠色經濟。
2007年,水壩停修,令榮東江措長長地松了一口氣。生活過得挺好,因為退耕還林,國家補給他家裡的糧食吃不完。
可是2008年,我們到榮東江措家時,兩個老人非常著急的是聽說張家界老闆要來承包木格措景區,他們很怕人家承包後,要讓他們搬出去。
2010年 「江河十年行」,家裡又有著的急了。榮東江措家老人的老伴和兒媳婦告訴我們,他們家雖然沒有被圈在新改名的「康定情歌(木格措)風景區」裡。但土地被凍結了,連在自家院子裡蓋房子都不行。老人的兒子在珠海工作了16年,本來聽說家鄉修了路,不建電站了,一家人回到老家,準備和父親一起開農家樂。可是回來後才知道,自家的莊稼地成了風景區大口的停車場。家裡房前屋後的空地統統不許蓋房。回家兩年的二兒子和兒媳到處找呀,告呀,可是沒人理他們。
2011年6月9日晚上,從瀘定到康定我們走了三個多小時。以前一個小時都用不了的路,因為修電站,坑坑窪窪地走不動。
晚上快十點,我們終於到了甘孜州亞拉鄉木格措榮東江措家。一家子人除了老爺子榮東江措身體不好睡了,都在等著我們。
一進門,晚飯還沒吃的我們,就聽老人的兒子、兒媳和我們說開了。
以前家裡有50畝開荒開出來的地,現在被景區徵用為停車場卻只給算了20畝。給的價格也是一壓再壓,一畝只有一萬四,那麼好的地,他們拿去旅遊掙錢去了,和我們就沒有關係了。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要拿居住證,別只貪圖一時方便
|
更多文章
)
我們去找的不是承包的老闆,因為管我們這些事的都是政府官員。可一次一次地去找,他們就是不給解決。去年我爸爸氣得和他們打架,結果把自己氣得腦血栓住進子醫院。現在我們真是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補償補償不到位, 危房危房不讓翻修。 縣裡就會說再等一個月,再等等。甘孜政府院子裡停滿名牌SUV。老百姓想開農家樂,就是不許,這本來是我們的家,現在我們在自家做事,這麼難。
2011年「江河十年行」到木格措時我們採訪了村長和書記。他們說,因為牧場都被景區占了,不能在山上吃草的犛牛餓死了不少。
犛牛還能被餓死!今年到了木格措,我們再次請榮東江措老人帶我們去書記家聊聊。可老人不肯去了。他認為我們來了那麼多次,既幫不上他家什麼忙,也沒能給村上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對我們很失望。
面對老人的失望,我們又能說什麼,做什麼呢?我們能說,是我們幫你們留住了木格措?對他們來說,生存更重要。
2013「江河十年行」負責十戶移民調查的何向宇和徐煊做的調查是這樣記錄的:我們家一直居住在王母村,開了家庭旅館接待來木格措的遊客。每年4-10月 遊客多,最多時一天有幾千人來木格措。以前收入靠燒炭、挖草藥,1989年景區營業後生活開始好轉。那時只有他們一家開了家庭旅館。這些年村裡開家庭旅館 的有10多家了,生意不如從前了。家裡還有幾畝地種糧食。
2013年2月底到三月初木格措這場大火,王姆村的人都去山上打火了,可算是義務工。和我們聊時,書記還在為怎麼能給村民們些補助著著急。書記說,去打火時,村民們二話沒說就去了。這是為國家財產救火,村民們付出了勞動,卻一點報酬也沒有。
孫志雲書記還說,他認為這場山火政府有責任。景區現在的門票70%是給政府拿走的,景區承包的公司只拿30%。拿了錢就應該保護好山林,可是卻著了那麼大的火。燒的都是幾百年長成的大樹,要想再恢復,不是三年五年能長起來的。
「江河十年行」是在記錄中國西部大江大河在面對人類開發所帶來的變化。這變化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家的生活。
2018年9月17號,我們一到榮東江措老人的家就發現,他的兒子把大酒店蓋起來了,真氣派,可是我們聽到的故事,還和以前差不多,至今也沒有給他們蓋房子的許可證,為此,他們不知道找了多少趟,回答說,要統一規劃,這一規劃,從2010年就到了2018年。酒店蓋起來了,也經營了,卻沒有合法手續。
沒有合法手續的,還有老人、三兒子的車。沒有運營證的車,在木格措,不是少數,是所有的老百姓的車,現在都是黑車運營。
我們2006年,「江河十年行」 到榮東江措老人家的時候,他的小孫羅絨才十來歲,還在和我們學電腦。如今,孫子羅絨已經當了爸爸。可是,他們家,隨著建電站,景區被承包,家裡的地被占了,沒有賠償,蓋房子,沒有許可證,開出租,沒有運營證,這些問題卻一個也沒解決。
一個小家的問題,真的和整個國家的決策,命運息息相關。「江河十年行」用十年的時間,跟蹤十戶人家的命運,折射出來的,就是國家的命運嗎?我們,還在思考,還在記錄。
重走江河十年行之四
從景色看,挺美。不過,我們2004年第一次來這兒的時候,這裡是一條奔騰咆哮的大河,後來修了瀑布溝電站,整個漢源縣城淹在了水裡,人住到了新城。
19號早晨,我們想再去拍拍漢源湖。沒想到水邊兒竟是這樣的。就在昨天晚上,我跟曾經當年的一位副縣長通電話,他已經調走了,但他說,現在的漢源湖是二類水,他可以下去游泳。
而我們眼前的漢源湖。水面上漂浮的全是垃圾。湖邊更是垃圾成堆。讓人不解的是,竟然還有人在那兒釣魚?
宋元清是我們「江河十年行」要用十年跟蹤採訪的人家。
2008年宋元清說:「在漢源附近的一片山上現在住著被從大渡河邊搬遷的大渡河瀑布溝水庫移民。國家幫我們蓋了房子,不過一是蓋房子之前並沒有徵求人家的意見,找一個地方把房子蓋好了。現在的問題一是,那個房子蓋好還沒有搬就開始垮,不是工程腐敗、偷工減料還是什麼?這些我都拍了照片。
二是不考慮人家的民族習慣,而且那些人都是養羊、養豬、羊雞的,這些是人家最基本的生活來源,現在新房子養不了了。
2018年9月19號的早晨,宋元清帶著我們在漢源城走一走,高高低低的,爬上爬下,真是山城。老宋說,漢源新城原來是由重慶建築設計院設計的,他看過圖紙,非常好,比重慶規劃的更好,非常有文化品位。
可是當時的縣委書記,楞是把這個方案推翻了,換他的親信,攀枝花的人重新設計。後來這位書記被判了刑。可是新縣城的一些不方便、不安全的地方卻成了永遠的遺憾。
2015年「江河十年行」採訪宋元清的時候他說:搞笑不搞笑,今年大年三十停水。
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困難,他以這樣的口氣就說過去了。大社會中的小人物不小。
1986年宋元清參與了中國首漂長江的活動。所有首漂長江的人都不再漂流了以後,只有宋元清還堅持著。
目前,在宋元清一堆願望有一個是漂臺灣海峽。這一願望讓老宋在水電移民搬遷時,老房子已經被淹了,新房子還沒有蓋好,臨時住在辦公室裡,一天靠吃十個土豆度日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做著漂臺灣海峽的準備。
原來的家在漢源湖裡被淹了,新房子,政府大院蓋的不錯,退休前老宋在縣體育局上班是公務員住那。可是窗外,給農民蓋的房子,原本是同樣的標準,品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和71歲的宋元清聊,他總說以後要幹什麼,以後還要幹什麼。其中一件他也要幹的事是建移民博物館。老漢源是新石器時代富林文化的遺產地,現在都在水庫裡了。老宋收藏了不少老東西。移民搬遷時因不滿補償標準,老宋和漢源移民的做法,為全國水電移民爭取到了每年每人(農民)600元的補償款。
搬到新家時宋元清就沒計好了,在家的窗戶處接出一個板,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他就開出路把窗戶改成門,把家建成宋元清博物館,馬路對面的大樹邊也要建個路邊花園。
宋元清是個有著鍥而不捨和樂觀主義精神的人。儘管已經二十年了,他還在不離不棄地努力著。生活中其實這樣的人不算少,他們為自己的所愛可以不顧一切。社會學家鄭也夫曾經對遊戲人生有過注解: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才配用這樣的評價——遊戲人生。宋元清可以算一個。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要拿居住證,別只貪圖一時方便
|
更多文章
)
在宋元清諸多的願望中,還有一個是電影博物館。他現在收藏了一千多部膠片電影,讓他認為自己最牛的是,他收藏的最老的放影機現在還可放電影。
不過,不管宋元清和你說到哪又都會回到漢源湖,回到今天水電移民在漢源的日子:
漢源湖,春節以後,水每天一米兩米一直地退、退。那麼大的水面,一直到正中,這上面都沒有水,河床全露出來。露出來以後,老百姓挖河沙子賣。政府也在挖沙賣。
我愛人的妹妹,以前在這個水下面有一畝多地,一家五六個人吃不完,還要養幾頭豬。現在在上面,每年種莊稼,種下去沒有水,連種子的錢都收不回來。這些農民住在新家,都要買菜吃。以前這裡的蔬菜,大部分都拉到成都去,產量也很高,尤其蒜苔、番茄成都人吃的全是從我們這裡運過去。現在自己都沒菜吃了。
關於今天漢源湖的水,宋元清也有話要說:因為我是划船教練,經常在水里弄。有一天不小心就把腿摔傷了。很小一個小傷疤,老是好不了,傷疤還擴大。剛開始我沒注意,後來跑到醫院,醫院說是髒水。後來我就不接觸這個水了,傷疤很快就好了。
在漢源湖邊,「江河十年行」問宋元清,你是一個老漢源人,現在站在這一湖水,這個大水庫前,你最想說什麼?
宋元清說:我最想說,修這個水庫其實一開始有很多好的規劃,但是我們感到失望的是,一些好的規劃沒有實施。每一任政府官員無非就幹一屆兩屆。我有退休金,生活還可以。但是我那些農村裡面朋友,他們現在不知道出路在哪兒。
好多人原來都抱著美好的願望,都想這裡很不錯,現在很多人都不想在這個地方呆,很多人走了,包括農民都在外面買房子。
漢源這裡空氣 好、陽光好。但是對於人來說,不光是享受陽光,不光是享受水電。我們的政府要注意表面看起來的漂亮,但不能讓我這個喜歡漂流的人,守著一個大湖因水上漂的盡是垃圾不敢下水呀!
希望下次再見到宋元清的時候,他的博物館已經開張,那裡面收藏的各種寶貝,一定要好好的看看,那可是一個時代,芸芸眾生的記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