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鯰魚,價格戰會消失!電信「新三雄時代」誰能勝出?專家分析致勝關鍵

。(郭晉瑋攝)

打破屹立近20年的「三大兩小」生態,國內電信業將進入「新三雄時代」。整併後究竟誰拿了一手好牌,通訊專家拆解頻譜特性,分析各陣營網路綜效;業界人士直言,少了小業者的鯰魚效應,「未來市場競爭不會少,但價格戰將消失」。

電信業兩大合併案完成後,中華電信、新台灣大、新遠傳的實力似乎在伯仲之間,究竟誰能勝出,網路品質將是一大關鍵。對電信業來說,頻譜就像土地資產,除了比數量,也比是否位處精華地段,以及幅員是否相連且遼闊,將左右行動網路競爭力,兩大新陣營的網路綜效也各有優劣。

「遠亞併」網路綜效擁優勢 頻譜重耕壯大5G領地

分析遠傳和亞太電信結合後的網路綜效,熟悉電信通訊技術的部落客「小丰子」指出,新遠傳1GHz以下黃金低頻會增加66%,700MHz頻段將有連續50MHz的頻寬,優於擁有900MHz頻段40MHz連續頻寬的中華電信,以及繳回超額頻寬後仍持有不連續50MHz低頻的新台灣大;有助於新遠傳提升網路穿透性,強化深層室內、大眾運輸工具、偏鄉地區的網速與覆蓋率。

此外,新遠傳3.5GHz 5G頻譜的頻寬雖只有80MHz,低於其他業者,但他分析,未來遠傳計畫透過頻譜重耕(Refarming),把亞太電2600MHz頻段與3.5GHz進行5G載波聚合(NR CA),達到120MHz頻寬的5G專屬頻段。

整體來看,新遠傳可說是28GHz頻段的大贏家,即使歸還超額頻譜,仍達700MHz頻寬,一舉將總頻寬推升至980MHz,居三雄之冠;雖然技術專家點出,毫米波頻段「終端還不成熟、發展低於預期」,3到5年難見消費者普及,28GHz頻段不應與6GHz以下頻段相提並論,不過28GHz未來能發展企業專網,也可銜接低軌衛星應用,尚有潛力。

「台台併」5G頻譜彈性分流 力爭超標頻寬免繳回

談到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合併的網路優勢,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雙方分別持有60MHz與40MHz的3.5GHz頻譜,加總頻寬達到100MHz,為目前業界之冠;且採用同一供應商、同一代設備,不需額外硬體支出,具有成本上的優勢。

但電信業頻譜技術專家指出,新台灣大在3.5GHz頻譜位置被中華電與遠傳的頻譜區隔在最左、右的兩側,也就是市場比喻的「魚頭」與「魚尾」,有不連續頻寬的先天缺陷。

台灣大認為,目前網路和終端均可支援新台灣大以載波聚合技術提供100MHz頻寬的速率,在實驗室以商用終端進行測試,最高可達1.6Gbps以上的下行速率,包含年底前將上市的高階機款,終端可支援比率已逾50%。

此外,台灣大將利用既有3.5GHz頻譜的60MHz頻寬,整合台灣之星40MHz頻寬,提供企業專網與一般消費者使用。技術專家認為網路資源恐被擠壓,但台灣大說明,有需求時,兩頻段其實可達到分流效果,而在非企業專網地點,所有消費者仍可取得100MHz頻寬服務。 (相關報導: 不是浩克,也不是玉米罐頭,台灣大的「綠巨人計畫」如何助攻企業綠色轉型? 更多文章

針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合併業者改正超標頻寬的議題,部落客「小丰子」分析,遠傳電信必須歸還的是目前尚未普及的28GHz頻段100MHz頻寬,對新遠傳電信用戶「幾乎無感」;但對於必須歸還900MHz頻段10MHz頻寬的新台灣大來說,則是一大硬傷。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曾說,繳回900MHz頻段部分頻寬,恐讓用戶速度比3G還慢,這也是台灣大向NCC提行政訴訟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