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致命高溫急劇增加:2050年台灣等城市將面臨多少天的酷熱考驗?

聖嬰現象發威,全球多處都在2023年夏天寫下破紀錄的高溫。(美聯社)

根據《華盛頓郵報》和加州非營利組織CarbonPlan的氣候數據分析,全球各地極端高溫的天數正在急劇增加。預計到2050年,超過50%的全球人口,也就是超過50億人,將至少有1個月暴露於戶外極端高溫,而在2030年,這一數字為40億人。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面臨極端高溫風險的人屬於貧困群體,無法負擔空調費用。

這項5日最新發布的數據分析使用了「綜合溫度熱指數」(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指標,該指標考慮了溫度、濕度、陽光和風力等多個因素,被科學家視為評估高溫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最佳方法。根據這項分析,到了2050年,台灣的台北、台中和台南分別將有21天、8天和53天的極端高溫天數。

至於其他國際主要城市,極端高溫天數最多的包括印尼的柏干峇魯(344天)、曼谷(219天)、杜拜(189天)、印度的加爾各答(188天)、巴西的貝倫(180天)、南蘇丹的尼穆萊(159天)以及鳳凰城(102天)。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CarbonPlan的分析,將熱指數數值高於攝氏32℃(華氏89.6℉)的情況定義為危險的極端高溫,這相當於在乾燥環境下的48.8℃(120℉),或在極其潮濕環境下的32.2℃(90℉)。當熱指數數值達到32℃,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一小時內在戶外活動超過15分鐘,也可能受到熱壓力(heat stress)的威脅,近年來已經有許多人暴露在數值更低的極端高溫下死亡。

專家指出,到了2050年,世界將近一半人口可能有一整個月都要生活在危險高溫水平地區。(示意圖/美聯社)
專家指出,到了2050年,世界將近一半人口可能有一整個月都要生活在危險高溫水平地區。(美聯社)

2050年即使在室內,也有13億人受高溫威脅

氣候變遷的危險通常與大規模災害相關,例如洪水、火災和颱風。高溫的潛在威脅往往不太引人關注,但它已經改變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高溫可以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腎臟疾病、精神疾病等增加,」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陳凱(Kai Chen)說,「中暑只是冰山一角。」

高溫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不利。當熱壓力超過人體所能忍受的程度,就會產生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與中暑等,可能損害人體心臟、大腦和腎臟,甚至致命。

許多人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而喪命,無論是在農田、建築工地,還是沒有空調的公寓。此外,高溫也增加腎功能衰竭、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更有多項研究指出高溫與精神健康問題有關,可能導致自殺事件增加。

人們即使在遠離陽光直射的室內,也會因戶外極端高溫而面臨風險。預計到了2050年,如果找不到降低氣溫的方法,無論是在室內還是戶外,將有13億人處於高溫危險之中。這一數字相較於2030年的5億和2000年的1億有了大幅的增加。

科學家表示,這種極端高溫現象就像一種新的流行病,對人類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而且大部分的危害將出現在貧困國家,特別是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已經屬於高溫地區的地方。更糟糕的是,這些地區缺乏空調普及和先進醫療保健系統等設施。 (相關報導: 郭台銘與捷克有這層關係 智庫學者:在野陣營只有這方法才可能贏 更多文章

「這將是我們作為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地球科學教授胡伯(Matthew Huber)表示。

20230708-夏天高溫天熱配圖。(顏麟宇攝)
台灣夏天高溫天熱。(顏麟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