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假新聞」泛濫全台。它的興起,源自「網軍」的製造謠言及網上群組的四處轉傳,主要針對特定政治人物與特定事件,媒體及敵營再予轉述。但在台灣這個「大敵當前」的「分裂社會」,若任令假新聞泛濫,激發特定族群偏見、升高社會仇恨,恐怕將使已分裂的更加分裂、想團結的更不易團結。看到國家安全無虞的西方各國領導人如美國川普、德國梅克爾、英國梅伊、法國馬克宏,尚且對假新聞誤導社會痛加抨擊,並展開積極行動,「危機四伏」的台灣能止於否認、闢謠嗎?
「假新聞」一詞的風行及躍居2016年全球熱詞,與川普頻頻拿來攻擊美國主流媒體有關。但真正造成「假新聞」問題的不是主流媒體,而是社群網站。社群媒體的設計原是為促進溝通,彌補主流媒體不足,後來卻成為極端者的溫床。近年許多極右民粹小黨就是靠社群媒體灌輸仇恨偏見及抹黑,一夕暴紅躥起。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愈來愈多民眾不再關心客觀事實與數據,只相信符合自己意識形態及偏見的觀點。久而久之,社會失去理性對話能力,謊言和陰謀論帶引輿論方向,民主制度有可能跟著陪葬。」(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
川普上任六個月內,就發了八十多條推特駁斥他心目中的「假新聞」。而行動最正確積極的是德國。梅克爾為了「拯救民主制度」,最早向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抗議,要求刪除煽動及仇恨言論。無奈成效不佳,社群媒體又無意自我約束,德國政府只好採取行動,聯邦刑事警察局在全國各處同步取締,誓言「掃蕩網路上仇恨及挑撥絕不手軟」,德國法務部更立法規範臉書遵照辦理。
美國總統川普對他心目中的「假新聞」一概推特反擊之。(美聯社)
台灣的情形不同,德國預言的「民主制度跟著陪葬」狀況正在出現。去年環保局要求監測雲林宮廟空氣品質,宮廟屬高空汚地點,為保護民眾健康,定期監測法有明文規定。誰知廟方竟指環保局「侵門踏戶」,同時利用網路流傳,把政府「減香」政策扭曲為「滅香」政策,借此發起百尊神像上凱道的「反滅香運動」。這就是「假新聞,真運動」,目的是抗拒減香。結果,面對示威,政府不敢追究「假新聞」,並對示威者完全讓步,「減香」政策從此不了了之。
從「反滅香運動」得手後,「假新聞」在台灣的泛濫就如脫韁之馬,一發不可收拾。西方詞典對「假新聞」的定義,是指假借新聞報導形式,傳播錯誤、虛假、聳人聽聞信息。中共新華社2018年一月更進一步,指一些人將「假新聞」用作「抹黑政治對手或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新華社說的才是重點,「假新聞」最可怕之處就是抹黑政治對手或干涉他國內政,不必一定是新聞報導形式,可以是公開或私下評論(尤其是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做「不實指控」)。而抹黑之有效,正在中國古有名言「眾口鑠金,積毀(譭)銷骨」。連金器及骨頭都可銷熔,何況人格及聲譽?連古代口耳相傳都可「曾參殺人」(人格謀殺),何況今日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吳音寧要「消滅」的是柯文哲?還是民進黨?
|
更多文章
)
舉台灣政壇最近抹黑的例子。如蔡英文坐裝甲車勘災被在野黨罵「未苦民所苦」、圓山忠烈祠秋祭未唱國歌被國民黨發言人罵「對國歌不尊重,沒資格當總統」,這些都是假新聞。而真相是如何呢?
對於前者,嘉義東石人蕭靜雯在媒體投書說:「掌潭村逢雨必淹,這次一百七十公分的淹水是八十年來最高,然而(經過緊急救治)也是環境復原最快的一次!」「當東石鄉汪洋一片時,除了高雄鴨子船、國防部裝甲車能通行無阻,難道要總統划竹筏勘災嗎?」對於後者,祭典程序本來就是「奏國歌」,難道總統應帶頭違規,把「奏」變「唱」嗎?至於指蔡祭典結束後輕咳一下,是在對忠烈祠「吐口水」,那更是無稽之談,比抺黑更等而下之!
總統蔡英文率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立法院長蘇嘉全等人前往大直忠烈祠,出席「107年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網路却爆出她吐口水的「假新聞」。(蘇仲泓攝)
再如柯文哲指控市場改建案吳音寧「不來開會」等等,明明都是抺黑(柯文哲已成台灣政壇最常信口抹黑他人的「慣犯」),市府官員也坦言吳有開會並為市府造成外界誤解道歉。但柯不但說「我為什麼要道歉」,還爆粗口,以致連丁守中都痛批柯「只是把吳音寧當選舉提款機」。而吳祥輝刊登新書預告全版廣告,以柯文哲的「所有器官都會來自法輪功」談話為賣點,柯竟說他「只是打手」、「拿錢辦事」。誰的打手?拿誰的錢辦事?柯當然是指民進黨。這同樣又是抹黑,或至少是無中生有。
撇開柯與吳之間的爭訟不談。我個人兩年多前曾有一次經驗,在信義路健保大樓等候門診(有位朋友陪我,全程聽到我與他人談話),和隔鄰一位六十歲左右候診者聊起來。他說他原是台大醫師,因不滿風氣敗壞,離開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派駐荷蘭,利用這次回台機會看門診。我問他認不認識柯文哲?他說當然認識。我再問柯到大陸介紹器官移植買賣是真是假?他說當然是真,他常去大陸,至少可找到上百名證人。我相信這位醫師的話,因為他既曾是柯文哲同事,講話又真率誠懇。
「假新聞」一定不真率不誠懇,它已變成網路時代病變,越居心不正的人或團體越長於捏造假新聞。最近故世的美國參議員麥肯之所以成為一位英雄及人格典範受大家景仰,正因為他真率誠懇、正直無私,不但不因個人競選利害而容忍「假新聞」、主動替競選對手歐巴馬闢謠澄清,而且在事關全民重大利益的國會議案上,捐棄黨派私見,投下足以扭轉大局的最關鍵一票。
麥肯這類人在今日台灣堪稱「哲人日已遠」,想模仿「典型在夙昔」的人太少,「假新聞」及「表演」又成為政客常態。既然朝野大黨都只會否認、闢謠,或只會加入抹黑及升高仇恨行列,不想根本解決問題,網路或其他媒體受眾就有義務做一個明白人,不要不明不白活著(別忘了「不聽信謠言,不傳播謠言」是早年台灣人人耳熟能詳的防諜標語)、不明不白被騙,甚至不明不白成為亡國奴,悔之晚矣!
兩年前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社論說得好:「現在智能手機深入民間,人手一機,人人都可能在無意中成為虛假消息的傳播者。所以,社會大眾一來不要任意轉發消息,二來不要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人們生活在信息量爆炸的時代,必須從中分辨是非真假。儘管這很不容易,但每個信息消費者都應保持一定審慎態度,才能減少誤導自己也誤導別人。」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吳音寧要「消滅」的是柯文哲?還是民進黨?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