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 8 月,英國同意印度獨立。
英屬印度被分割為印度和新的巴基斯坦邦(東巴基斯坦後來成為孟加拉)。這種狀況導致不斷升級的暴力衝突,約有1500萬人流離失所,估計有100萬人喪生。
自那以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處於敵對狀態。

為什麼會分治?
1946年,英國宣佈將同意印度獨立。它再也負擔不起這個國家的治理費用,希望盡快離開。
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勳爵將日期定為1947年8月15日。
當時,印度人口中約有25%是穆斯林,其餘的主要是印度教徒,另外還包括錫克教徒,佛教徒和其他少數民族宗教的成員。

「英國人把宗教作為將印度人分為幾類的方式,」印度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研究員普里瓦爾(Navtej Purewal)教授說。
「 例如,他們為地方選舉分別建立了穆斯林和印度教選民名單。議會中包括為穆斯林政治人物保留的席位,也有為印度教徒保留的席位。宗教成為政治生活的一個因素。」
倫敦智庫查塔姆外交政策研究所(Chatham House Foreign Policy Institute)的普萊斯(Gareth Price)博士說:「當印度看起來有可能獲得獨立時, 許多印度穆斯林對將來要生活在一個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國家的前景感到擔心。
「他們覺得自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他說。「他們開始支持那些為創建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家園而奮鬥的政治領導人。」
國大黨獨立運動領袖甘地和尼赫魯表示,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包容所有信仰的統一的印度。

然而,全印穆斯林聯盟(All-India Muslim League)領導人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要求將分治納入印度獨立的解決方案。
普萊斯博士說:「就統一的印度將如何運作達成一致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分治似乎是一個「快速而簡單的解決方案」。

分治造成怎樣的痛苦?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新邊界是由英國公務員拉德克利夫(Sir Cyril Radcliffe)於1947年劃定的。
他將印度次大陸大致分為印度教徒佔多數的中部和南部,以及穆斯林佔多數的西北部和東北部兩部分。
然而,英屬印度境內各地都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社區。這意味著印巴分治後,大約有1500萬人要長途跋涉 - 通常是數百英里 - 跨越新的邊界線。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被本地的暴力趕出家園。第一個此類案例是1946年的加爾各答殺戮慘案,估計有2000人被殺害。
「穆斯林聯盟組建了民兵組織,右翼印度教團體也成立了民兵組織,」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南亞歷史高級講師紐比金(Eleanor Newbigin)博士說。
她說:「激進恐怖組織會把人們趕出村莊,擴大自己一方的控制權。」 (相關報導: 印度獨立建國75年之後,聖雄甘地為何不再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 更多文章 )
據估計,在難民營中,有20萬至100萬人被殺或死於疾病,數以萬計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婦女被強姦、綁架或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