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的造字史上,形聲字是一個空前的大發明,古人組合兩個漢字元件,一個代表發音,一個代表意義,創造出形聲字的用法出來。從此以後造字就方便了, 你平常講的話找不到字可用,抓一個同音字,補一個形符表義,碰,新字就誕生了。而且音念得出,意義也看得明白。今天來介紹一個我們從沒想過竟然可以用來擔任注音角色的單字——門。「門」本身是象形字,用在形聲字裡面多半是當成表意的形符。漢字裡有「門」字框的,我們直覺就會認為那些字一定跟門的意義相在甲骨文裡「聞」是一個人有個大耳朵,一隻手放在耳邊像是在側耳
可是到了秦朝,字的部件只剩下耳朵留著,反而外加了一個發音部件
所以我們後世讀者看了奇怪,為什麼「聽到」這件事會跟門有關呢?
*作者為專欄作家(鼓勵老貓陳穎青的甲骨文研究,請給老貓的漢字偵查課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