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建築師的店主,親手將這棟日式老屋打造成為工作與夢想結合的實驗場,一樓是咖啡店面,二樓則是建築事務所的辦公室,透過現代設計手法,八十多年的老建築翻修後,既能保有老屋的建築基礎,又有著嶄新的外貌,讓更多的人們來體驗老宅的生活風味。
透過開敞的玻璃門窗,傍晚的陽光斜斜射進屋內,樹影也隨著微風一同溜進這家小店裡。咖啡色外觀的木造日式建築,雖然散發出帶著優雅的成熟姿態,身形卻又充滿現代感地俐落自信,如此靜靜地坐落在這個台北最有故事的街區裡。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咖啡店就位在台北中山北路「二條通」入口;所謂「一條通」到「九條通」的這個街區,是日治時代台北的重要高級住宅區。這裡最初的屋主是一位名為佐佐木八二郎的日本攝影師,他的寫真館就位在二條通巷口的三角窗,而這棟屋子則做為住家使用。
這棟兩層樓木構造房舍,樣式接近京都的街屋,是這條街上僅存的老建築,日僑撤離後,幾十年來做為政府官員的宿舍,但後來政府回收後便被棄置了,一直到數年前由建築師鍾永男從國有財產局標得,並且決定進行翻修,重新拾回老屋的價值。

人,讓老建築活起來
開咖啡店是許多設計師的夢想,因為它可以讓設計師追求的美感價值付諸實現,成為一種將個人生活理念實踐的具體行為,同時還可以與他人分享。
鍾永男也有這樣的夢想。身為建築師,他接過許多歷史建築再利用的設計案例,累積了大概十年的老屋修整經歷,其中日治時期的老房子就處理過不少,也累積了一些對於老房子的感情與想法。遇見了這棟建築,原本只是想要有一個辦公空間的他,咖啡店的想法又再度浮現,「大概是幫政府修了太多木造老房子,於是這樣的因緣就產生了。」他說。

這棟日式老宅有兩層樓,做為建築事務所辦公室與咖啡店營業場所兩種使用目的來說,正符合需求。咖啡店「二條通.綠島小夜曲」位於一樓,而它其實又像是二樓事務所的客廳。鍾永男開咖啡店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把這棟特別的老建築開放出來,畢竟做為事務所能夠進出的人不多,而在二條通內仍能保有這樣的一個歷史空間更是難得。
「都市的變遷、年代的轉移,老屋像是忘了被回收而被丟棄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就把它整理整理,一是可以省房租,二是可以玩一玩咖啡廳,三還可以讓更多人進來感受老房子。」

咖啡店後來又加入了展覽、音樂活動與講座,讓它不純粹只是咖啡店,而能成為一個文化活動與文化空間交流的場域。「開咖啡店只是一個手段,重點是要讓這個地方熱絡起來。」
老肉新皮的保養之道
做為老建築的整修專家,鍾永男在規劃開店之時,首先關心的自然是老屋的結構。建築團隊在翻修前就做足了調查工作,從天花板、牆身到地板,先拆部分構件來檢視保存狀況,評估是否值得修或是直接替換。 (相關報導: 別再喝連鎖咖啡啦!內行人才知道的7家台北老店,老師傅堅持沖出暖暖人情味 | 更多文章 )

和歷史建築的修復不同,私有老宅因為不受限於古蹟相關法規,在翻修上可有更大的自由度。鍾永男認為,再利用必須要符合需求,不要為了保存而成為危樓,得去細細拿捏分寸。建築翻修過程,除了屋體的維修之外,使用目的的改變,更是會影響建築結構的變化。像是這棟屋子先前是做為宿舍使用,有很多隔間,但現在做為咖啡店的營業空間,就必須打掉局部牆面,以製造連貫的公共空間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