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排放核廢水:中國的「搶鹽潮」是怎麼回事?

北京一間超市的採買人潮。(美聯社)

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因2011年核事故而產生的核廢水之際,中國大陸多處地方與香港、澳門特區出現搶購食鹽風潮。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江蘇揚州、福建福州超市均有食鹽賣斷貨情況,多個生鮮電商平台上也出現鹽產品「缺貨」告示;社交媒體上流傳影片顯示,山東、廣東與海南也有相同情況。

國有中國鹽業集團發表聲明稱,已在加班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星期五(8月25日)稱,將加大價格監管執法力度,嚴查囤積居奇、捏造散佈漲價信息等哄抬價格違法行為。

2011年福島核事故剛發生後不久,中國大陸也曾出現搶購碘鹽情況,更蔓延至香港,被稱為「盲搶鹽」事件


前不久,韓國也曾傳出因預期日本將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觸發民眾囤鹽的消息。據路透社報導,韓國鹽價在今年4月至6月間飆漲近27%,但當地官員稱,天氣欠佳、產量不足也是導致漲價的原因。

對此,中國官方媒體強調「專家不建議我國效仿韓國民眾囤鹽」。

《中國日報》微博截屏(25/8/2023)
Weibo / China Daily

 

搶鹽情況有多普遍?

日本星期四(24日)下午開始排放日方所稱經處理的福島核廢水後,中國大陸各地搶購食鹽的消息陸續傳出。上海《第一財經》報導,排放開始後不久,部分中國電商平台的食用鹽銷量也直線上升,多個生鮮電商平台的低鈉鹽、無碘鹽顯示「缺貨」、「補貨中」。

報導引述一位消費者稱:「盒馬的一款低鈉鹽一分鐘前看還有貨,再一劃就顯示缺貨了。」

這甚至引發上海股市鹽業相關股份股價上升至觸及漲停板。

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微信公眾號星期五報導,福建福州部分超市出現食鹽搶購情況,一些門店生活食鹽賣斷貨;江蘇揚州一些超市顧客稱,雖然知道食鹽保質期只有三年,但因為看到其他人在買,因此跟風囤貨。

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推特)上有不少網民上傳或轉發照片與影片,顯示浙江衢州、海南海口、江蘇南京、山東威海、廣東陽江等地的搶購情況。BBC中文無法獨立核實這些影片真偽。

澳門也有網民上載超市內食鹽貨架丟空與市民拿著一大包鹽在街上的照片。官方澳門廣播電視報導,一些超市在接近星期五凌晨之際有市民搶購食鹽。

澳廣視採訪的一些超市顧客認為搶購食鹽並無必要。一位女士說:「不擔心的。有湖鹽嘛,有岩鹽嘛。」

至星期五下午,香港媒體與網路社交媒體上也陸續傳出超市貨架食鹽售罄的照片。據報導,這源於有網上傳言宣稱,服用碘鹽可以抗核輻射。

中國官方有何回應?

中國鹽業集團星期四晚就各地搶鹽潮發表聲明,首先認定此次搶購是受日本排放核廢水而來。

聲明說:「中鹽集團作為我國鹽行業唯一中央企業,保障食鹽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

「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中鹽集團屬中央企業,表示該集團為直屬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委員會管理的最高級別國有企業。中鹽聲明強調,該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其產品中海鹽只佔1%,95%為井礦鹽,餘下4%為湖鹽。 (相關報導: 日本水產品遭中國全面抵制,在日台僑呼籲「大量消費、力挺日本漁民」 更多文章

據中鹽所稱,全國食鹽產品結構佔比方面,井礦鹽佔87%、海鹽佔10%、湖鹽佔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