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8個月的K,因為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高醫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療」,在家進行近兩年的居家照護。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在高醫及家人的守護下讓生命得以成長茁壯。如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進入幼兒園快樂上學了。

高醫今(25)日攜手百特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全台首家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雙方將協力推動交流合作,結合培訓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經驗,開拓國際醫療經驗並提升醫療人員在該領域訓練的系統化,為台灣的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往前推進,為治療中因營養不良所苦的病人,提供高品質、高安全移轉的在宅醫療方案。
透過病人家屬照顧者學習靜脈營養治療,在家繼續接受治療
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靜脈營養治療是指病人無法經由腸胃道攝取或飲食不足以維持身體所需時,將濃縮營養素經由靜脈途徑注入人體內,供給病人身體需要之營養,維持生命並提升營養狀態。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即當病人不需要住院時,透過病人家屬照顧者學習靜脈營養治療,在家繼續接受治療。高醫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有多年經驗協助病人在家接受靜脈營養輸液且能更換點滴管路及營養輸液以補充日常所需的營養,成效相當顯著,曾榮獲2013及2017年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為國內首家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之醫院。
王照元指出,在宅醫療在歐美已推行多年,再加上Covid-19大流行,驅使全球醫療的變革,在台灣也不例外,在宅醫療趨勢已銳不可擋。高醫營養醫療小組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成果相當顯著,來自香港及國內醫療院所都曾派員前來接受訓練,透過「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的啟動,相信能為國內的營養醫療跨團隊成員提供最完整的訓練規劃,協助病患熟悉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提高在宅醫療的人數及穩定居家治療的品質。
百特醫療產品台灣香港區林紀伶總經理強調,百特一直協助醫療團隊治療患者的各種營養需要,根據不同營養需求的患者,發展出不同配方、組合及成分的靜脈營養產品,形成靜脈營養組合的大家庭。為了讓醫護人員及患者易於使用,不斷研發創新,專門設計照顧患者各個方面的護理。此次攜手高醫啟動「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藉由高醫在地25年經驗,為台灣靜脈營養在宅醫療建立「居家營養照護-高品質新生活」的目標。 (相關報導: 百萬素食網紅39歲身亡!生前「人瘦卻雙腿浮腫」還流膿 醫初判:營養不良餓死的 | 更多文章 )
高醫外科部長蔡祥麟強調,居家靜脈營養治療適用腸阻塞或麻痺、大量小腸切除、腸道皮膚瘻管,或腸道營養吸收不良有死亡風險的病人,可解決病患因吸收不良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及營養不良等問題,通常在住院病患病情穩定,經營養醫療小組評估後,介入教導患者或患者家屬,順利轉為患者自行回到家中進行照護。亞太區培訓中心成員包括大腸直腸外科、胃腸內科、小兒外科與小兒科等醫師,以及護理部督導、專責護理師、藥師與營養師等,由跨領域團隊協助病患熟悉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提高在宅醫療的人數及穩定居家治療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