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額破兆,中國為何要跟非洲做生意?除了拿資源,還能創造國際輿論聲量

中國與非洲國家舉行中非合作論壇。(AP)

中國為什麼想要深入非洲建立影響力?

1960年代到80年代,席捲非洲的是日本家電製造商,之後三星和LG取而代之,成為非洲最大的品牌,不過最近OPPO、vivo、華為、小米等中國製造商則急起直追。

韓國製造商現在也逐漸面臨和過去日本家電製造商相同的狀況。事實上,在日本製造商進軍非洲之前, 是由湯姆盛(Thomson)及RCA等歐美企業獨霸家電市場,然後日本企業從他們手中奪取了市占率,接著再被韓國企業搶走,現在則是逐漸轉移到中國企業手上。實際上,如同先前所述,中國製造商已經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成為了非洲的最大品牌。

中國已然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家,無論是進口或出口都是最大的對象。

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關係(2019年)(圖/遠流)
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關係(2019年)(圖/遠流)

中國進口的是燃料和礦物,約占九成,剩下的是咖啡、紅茶、堅果等食品相關商品;出口的貨物有將近四成是機械、電子機器和零件,剩下的為車輛、塑膠製品和服飾,類型相當廣泛,這些產品的出口金額已經達到了10兆日圓規模。

順帶一提,日本和非洲的貿易,出口到非洲的金額將近約9000億日圓,進口則將近約8500億日圓,兩者都為中國的十分之一以下。

事實上中國開始認真將目標轉向非洲的時間點,是從2003年左右開始,從那之後18年,他們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

中國進軍非洲最大的目的就是「確保資源」。從2003年起,中國因為急速的經濟成長,資源不足成為一大難題,於是策略性地將影響力拓展到非洲,尤其是石油、礦物、稀金屬等,他們將進軍非洲視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一環。

另一個目的,則是「創造國際輿論」,要讓國際輿論站在中國那邊,要在聯合國獲得更多的票數。

中國將眾多優秀人才送進聯合國,得到極佳的職位,擴展影響力,這些也都是當成國家戰略在進行。從這點來看,非洲深具魅力,因為非洲在聯合國擁有多達54票。

不論是美國的一票,或小國的一票,因為沒有經濟規模加權,所以是相同的一票,拉攏非洲成為自己的同伴,在創造國際輿論上擁有極大的意義。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也將非洲視為一個「市場」,因為物價水準相近,所以可以直接將中國的商品賣進非洲,非洲也有許多人直接到中國採購,無論是建材還是雜貨還是服飾,什麼都買,而中國因為建材和雜貨很多東西都供給過剩,所以出口這些物品。

於是中國成為了非洲貿易最大的進出口國,他們也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人際間交流,已經對非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中國投資非洲提出的交換條件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使用和其他已開發國家不同的專案方式進行。一般來說,在援助未開發國家時,若採用政府開發援助(ODA)等方式,會有一定的規則及條件,例如ODA的工程要採取競標,其他還有提供資金時,受助國要遵守人權、推展民主、禁止盜領或貪污等。

然而中國的投資並不遵照這些已開發國家的規則,他們主張自己還是未開發國家,說以人均GDP來看,現在還屬於未開發國家。 (相關報導: 拼轉型、增收入,辛巴威實施鋰出口禁令!《外交政策》:中國受益 更多文章

這樣的主張正合某些國家的意,不需要附帶各種條件,中國就願意投資生意(會賺錢的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