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歲月如梭」嗎?你可曾握住梭子織一塊布給自己?
承襲千年泰雅編織 比穗保羅淚眼織人生
泰雅編織老師比穗保羅現定居宜蘭南澳鄉武塔部落,眼見泰雅編織顯現失傳沒落的危機,毅然投入學習致力傳承,她說,坐在祖先留傳下來的地織機前來回操作織出祖靈的紋飾,總是會讓她想起先人白日隱密藏匿織布機、夜裡才能偷偷織布的歷史,每每思緒飄飛至此就忍不住流下眼淚,比穗保羅說,她織的不是布,是人生。

梭織結合理性與感性 提花織蝴蝶修復心靈
其中梭織創作者李偵綾作品常常看見蝴蝶元素,她說會開始用提花織作蝴蝶,是因為有一年冬天的霸王寒流,父親身體不適去世。喪禮後某天看到一則台灣紫斑蝶遷徙避冬的報導,牠們聚集成一顆球狀來避寒,這個現象使她感動,便將織好的布料剪成一片片蝴蝶,再聚集組成一個球,「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個修復自己的過程,之後我便很喜歡蝴蝶這個符號,在後來的作品中有反覆的出現」。李偵綾說快閃工坊跟遊客近距離互動,透過專業的引導與學習,編織工藝不會僅只停留在「手工藝」的層面,梭織可以訓練邏輯能力(例如設計織紋結構、改善織品強度或手感軟硬度)、色感、造型、設計能力、專注度與耐心等,它是跨界的,既傳統又現代,既理性又感性。

多元空間結合藝術家與宜蘭好秘境 動手編織快意人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擁有多元的展演空間,非常適合傳統藝術的展演、人才培育及教育推廣。傳藝中心目前積極推動「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習演出及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包含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兩大面向,藉由宜蘭傳藝園區提供展演舞台及實作場域,公、私部門協力合作打造傳統藝術育成發展的平臺。很高興本次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能夠提供創作空間,邀請國內從事纖維工藝的藝術家進駐園區臨水街,希望透過工藝的示範與體驗,打造一個夢想可以實現的文化場域,讓大小朋友都能更親近工藝之美。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台中深耕纖維類工藝多年,本次四位入選工藝師中有三位來自台中,實為台中市政府在纖維類工藝投入多年累積的成效。
財團法人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合作「2018年傳藝快閃工坊徵選計畫」,近30名來自全臺灣的纖維類工藝師參與,歷經評選與三次循環投票後選出四位工藝師進駐宜蘭傳藝園區,專業領域分別是泰雅編織、製氈、緙織、梭織,自7月起到今年底,她們不但會在宜蘭傳藝園區臨水街秀出拿手絕活、讓遊客親自動手體驗、更將以各自的編織技法共同創作出一件代表作品留在宜蘭傳藝園區,歡迎到傳藝來動手學編織。

4位工藝師教你編織美學工藝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指出,這次入選進駐的工藝師分別為黃蘭葉(緙織)、李偵綾(梭織)、林婕妤(羊毛製氈)及比穗保羅(泰雅編織)四種不同工藝的佼佼者,工藝師們將與博物館產業研究室主持人林志峰老師共同策劃並設計一件代表性作品留置宜蘭傳藝園區,將經典藝術轉化為戶外裝置藝術,讓民眾得以接觸工藝美學。同時未來半年四位工藝師也將帶領學徒每週開課,讓全台灣對於纖維類工藝有初階、中階、高階課程需求的民眾,在宜蘭傳藝園區都能找到適合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