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來台,大家都很忙,沒有人關心台灣累計因疫死亡人數已9082人,每天仍有幾十位亡者家屬哭斷肝腸!
我於2021年6月,在風傳媒發表「小英政府,防疫學廣州」。彼時廣州疫情出現破口,經過分區做PCR普篩,結果順利清零。我當時主張,疫情不分藍綠紅,而人命關天,誰做得好,就該學誰。可惜政府對防疫信心滿滿,我的呼籲,如空谷足音。到今天,廣州累計確診976人,累計死亡1人。台灣呢?
而近一年來,深圳面對疫情破口冲擊,尤甚於廣州,但都一一平安度過。它山之石,可以攻錯,防疫無關意識形態,希望政府虛心面對。
我於4月4日因公赴大陸出差,7月4日返台,由於適逢新冠疫情,我對兩岸的防疫,都有深入的觀察。
如以確診和死亡人數做為評比,在我出發之前,兩岸的防疫成效,都優於歐美及鄰國。豈料,當我抵達厦門,在隔離期間,台灣疫情卻出現破口,每天染疫者達數萬,死亡人數破百,而政府並無有效對策,只期盼疫情高峰儘快過去,没有人能推估台灣還有多少人會因染疫而死亡?
對比同様是防疫失控但已回歸常態的上海,台灣政府在防疫出現破口後的手足無措,實在令人怵目驚心!
上海曾是中國疫情的重災區,台灣媒體一再渲染上海疫情嚴重,封城極不人道又傷經濟。可是,人命大過天,我認為,「累計死亡人數」是防疫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台灣人應看看以下的數據:
上海人口2489萬,台灣人口2348萬,兩地人口接近。迄8月4日止,新冠確診人數:台灣467萬,上海6.3 萬。新冠死亡人數:台灣9082人,上海595人。
我們再對比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北京、深圳和廣州: 北京累計確診3768人,累計死亡9人。深圳累計確診1504人,累計死亡3人。廣州累計確診976人,累計死亡1人。
其實,北、上、廣、深四市都曾出現破口,但都成功清零,在清零之後,每日新增確診和死亡人數已極少。而台灣每天仍有幾十位亡者家屬哭斷肝腸!
我相信兩岸數據都存在黑數,但大陸的黑數會遠比台灣低,因為大陸防疫,一旦出現破口,就做全市或小分區的PCR强制檢測,通常是每3天兩驗,因此大陸防疫數字是檢測結果,十分精確。反之,台灣連快篩都要自費,且不便宜,必然有人染疫而未篩,或篩而未報,因此存在大量黑數。同時,在大陸,官員防疫不力就撤職,不管你後台多硬,更没人敢謊報。
2022年,中國對新冠疫情堅持「清零」,嚴格要求全民進行核酸檢測(AP)
我總結兩岸防疫,有如下之觀察與建議,甚盼有利於台灣防疫。
大陸在疫情期間,只保留上海和厦門機場對台開放,上海有疫情時,就只剩福建厦門。
我去程,班機抵達後,配合機場的防疫凖備,在機艙内等候兩小時才獲准下機。而回程,機場以飛機消毒為由,班機延誤6小時起飛。據瞭解,這是常態性延誤。對比台灣的機場防疫,厦門機場的作業,十分没有效率。
在入境厦門之後,我見識到了中國對新冠防疫政策的嚴謹。我在厦門防疫酒店隔離14天,之後,酒店有防疫專車送我到高鐵厦門北站,當我抵達廣東惠州南站,地方防疫單位已派專人等在車廂門口,安排專車免費送我到居家隔離地點,整個過程是滴水不漏。像3+11這種失誤,在中國,絶無可能發生。
中國防疫,中央制定政策,由省、市執行。整體而言,中國政府的防疫政策與執行,遠優於歐、美。
我在解除隔離之後,多次進出深圳、東莞,也出省到過廣西南寧。我原先以為,大陸民間的防疫表現,也會超過台灣,但所見剛好相反,台灣人民的防疫素質,優於大陸,可説是世界第一。
大陸也宣導勤洗手、戴口罩,但强制要求的只在商場和公共場所,路上行人戴口罩的比率,不及台北的五成。商場、餐廳備有消毒酒精和量測體温的,恐不及台北的十分之一。南方人商務洽談,習慣煮水泡茶,個個拿下口罩。
我十分心驚,心想,萬一疫情出現破口,絶對會不可收拾。可是進一步想,發現中國政府防疫政策的嚴謹,彌補了民間防疫的不足。這也是大陸染疫和死亡人數,遠低於各國的原因。
2. 避免160萬人民因染疫而死亡,中國堅持清零,不與病毒共存
與病毒共存,似乎已成為世界的防疫趨勢。其實,這是多國政府對疫情束手無策的藉口。
大陸也曾有人如此主張,但經評估,如果此時放棄清零,任由14億人口與病毒共存,中國至少會有160萬人因染疫死亡。
而生命無價,中國的決策,是加速開發能有效預防變種病毒的疫苗和治療藥物。除非人民可以打疫苗而不染疫,或染疫後有藥可治而不死亡,否則中國不會放棄清零。
同時,各地加速興建方艙醫院,避免染疫者在家隔離,無法及時診治,而死在家中。
我認為,這是負責任政府的防疫政策。而台灣有專家學者主張與病毒共存,卻坐視無辜人民大量死亡,政府卻無能為力,難有作為。
消除人民因染疫而死亡的恐懼,是政府的責任。如果政府還没完成準備,不能降低染疫和死亡人數,就無權主張與病毒共存。
3. 深圳驗核酸(PCR)免費,政府的防疫資源,要用在刀口
我出國前,在和平醫院驗PCR,花費3500元。到厦門,在防疫酒店隔離14天,驗了4次PCR,之後,到惠州再居家隔離7天,防疫單位又登門驗了兩次,都是免費。
我在解除隔離之後,才知道在深圳到醫院驗PCR免費,我在惠州兩個月,自費驗了7次 PCR,每次人民幣5元,約為台幣22元。
大陸把防疫資源用在免費或低價的PCR檢測,所以容易找出病源。 其實,防疫成敗的關鍵,就在PCR的檢測能量。要杜絶疫情,必需要普篩。深圳的PCR檢測能量遠超過台灣,所以有能力做全市或全區的PCR檢測,因此幾次出現破口,都能迅速恢復控制。這也是深圳染疫死亡人數比台灣少8646人的原因。
比之台灣,政府早先反對普篩,理由是節省資源,知識份子曾對此不解?其實,防疫没有捷徑,要減少死亡,必需要減少確診,要減少確診,普篩或免費的PCR必需執行,否則難以掌握疫情真相。
政府的防疫資源要用在刀口,防疫不可以成為人民的經濟負擔。我認為,即便是疫苗和治療藥物能對變種病毒有效,到普及執行恐也曠日費時,政府不能坐視人民在等待中染疫死亡。政府應提出PCR免費檢測的防疫規劃。
中國政府利用手機微信,規劃了個人的健康碼和行程碼,没有健康碼,簡直寸步難行。
如果PCR檢測結果為陰性,手機上的健康碼會呈現綠色,出入各地,可以暢行無阻。反之,如檢測為陽性,健康碼為紅色,染疫者會立刻被隔離治療。
大陸對染疫者的處置雷厲風行,和其它國家等不到救護車、無病牀,被要求在家隔離,不可同日而語。
而持綠碼者一旦接觸確診者或曾在高風險區停留,健康碼會變黄,需要自我隔離,並做PCR檢測,到確認安全為止。
大陸各地對健康碼的執行要求,因疫情而異。以深圳為例,眼前每天確診约十例,雖不及台灣零頭,卻已被視為是驚天大事,進出深圳,必需48小時內PCR檢測綠碼。
反觀台灣,政府迄今仍没有一套機制,能防止疫情擴散,染疫黑數仍可能滿街趴趴走,造成隱性傳播。政府不能過度依賴人民的防疫自覺。
5. 紙鈔、硬幣可能是病毒傳染的關鍵媒介,政府宜速做檢測,並謀對策
我在想,台灣人口罩戴好戴滿,體温量測、酒精消毒不斷,疫情本不該失控,之所以染疫人數爆發而無法扼止,應有其它傳染媒介,錢幣可能是重要關鍵。
我之所以如此假設,因為我此行在大陸生活三個月,没用過現金。在大陸,人們習慣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没有錢幣的接觸,會減少很多傳染機會,這應是中國防疫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如此?我期盼政府或民間實驗室能廣泛檢測錢幣是否存在病毒?如有,政府宜速謀對策。
我建議政府,防疫學深圳,没有任何貶抑之意。只是兩地常住人口相近,深圳是科技城,有大量人口流動,和台灣類似,它歷經幾次疫情破口冲擊,迄今累計因疫死亡3人。深圳防疫機動靈活,人民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響,其經濟受疫情冲擊也遠比上海小。深圳的防疫經驗,可以做為台灣借鏡。
疫情不會很快過去,Omicron BA4 BA5 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强,已確診的440萬人對它没有免疫,靠人民大量染疫達到免疫只是誤國謬論。政府應務實面對疫情,否則還會平添數千甚至數萬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