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美駐華大使館前發生爆炸,中美關係開啟對立模式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外發生爆炸案,發生原因目前有多種說法(AP)

美國駐華大使館前發生爆炸,同時,中美經貿戰打開序幕之時,更嚴峻的挑戰接踵而至,美國將在更多的領域與中國形成敵對關係,新冷戰某種意義上已然開始。所以,美國大使館面前的爆炸,似乎是一種預示,爆炸原因是為了反美,還是因為仇恨中共,警方還沒有公佈背後的原因。但無論怎樣的結果,人們都不會吃驚,因為美國大使館作為美國在華的象徵符號,它對一些人是自由與正義的象徵,而對另一些人,卻是敵對勢力的領地。

有段子調侃:在中國北京,有兩處設施前面排隊人數最多,一個是中國國家信訪局,另一個就是美國駐華大使館。一些在中國上訪無門的人將投訴信函寄往美國使館甚至送到美國大使館門口,更是屢有發生。通過上訪人員超想像地將這兩處完全不同職能、不同國家機構的地點串在一起,構成了某種隱喻。

一、美國大使館門前的爆炸

北京時間7月26日下午,美國駐華大使館門前發生爆炸,北京官方發言人認為這是一起個案,但他們沒有解釋,為什麼這樣的個案發生在美國大使館門前或針對的是美國大使館。

針對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爆炸五年前就有發生:2013年12月13日下午17時30分左右,疑似一名外地訪民在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門外不遠處引爆自製爆炸物後,受傷倒地。隨後被附近的大使館員警帶走。知情人表示,聽說這位訪民冤情深重,長期得不到解決,走投無路,才去美國大使館爆炸。

中共官方不願意直面這樣的悲劇內情,所以事情發生之後,就遮掩過去,不會進行深度報導,而這背後中國冤民與美國的深層關聯,美國的媒體也難以正視,為什麼?因為美國或美國駐華大使館具有任何其它國際機構不具有的象徵意義。古代的人們遭遇不公冤情,會對著天空呼號,而今天,美國以自由與公義象徵屹立於世界,中共無法為百姓主張公義,那麼,就對著美國使館呼號,美國使館無法進入,極端的案例就可能發生。

遠的不說,我們細數1989年以來,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

2012年2月6日,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私自前往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並提出了政治避難申請。

同在2012年,著名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4月27日被友人營救,進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通過兩國高層協調,最終進入美國獲得政治庇護。

1999年5月8日下午,(中共官方組織的)大學生在美國駐華使館門前舉行抗議活動,譴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1989六四之後,著名民主異議人士方勵之夫婦進入美國大使館,美國通過外交努力,使方夫婦進入美國。

上述與美國駐華大使館有關的事件,均成為當時世界級新聞,而且具有標誌性的象徵,美國大使館營救與庇護民主異議人士,卻也成為王立軍這樣的中共高官投奔之地,為什麼要投奔敵對勢力的在華飛地?因為他們心中已有共識:這片美國飛地可以保障他的基本人權或生命安全。而後來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是,任何侵犯過他人權利的官員,難以獲得美國的政治庇護,只能讓他完成一次安全過渡。 (相關報導: 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美方說「有炸彈被引爆」 北京警方忙澄清:其實是鞭炮啦 更多文章

陳光誠成功逃出後,美駐北京大使館安排他在朝陽醫院身體檢查,妻小也前去探望。(美聯社/八旗提供)
2012年,維權律師陳光誠成功逃出後,美駐北京大使館安排他在朝陽醫院身體檢查,妻小也前去探望。(美聯社)

這次美國大使館門前爆炸事件發生後,有人仍然認為,這是一次在北京上訪無望的人,或者希望獲得美國簽證的人,因絕望而採取的極端行動。但還有網友認為,這是反美極端人士對美使館的暴力恐懼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