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喝過洋墨水也能出國工作嗎?出社會13年打進美國總部,她:台灣人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台灣出身的Hailie,在短短13年內一路晉升亞太區辦公室、美國總部(圖/Sabina Journal)

MBA是人生重大的自我投資,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靠著這個學位,才能獲得升遷或出國工作的機會。任職於FMCG產業的Hailie就是個例子,多年前她曾積極準備申請MBA,最後考量職涯發展沒有遞出申請,但她靠著自己的努力和一路上重要的職涯貴人們,從台灣辦公室走向美國總部,成為全球市場行銷團隊一員,她跟我分享這幾年出國工作的心得,很值得讀者參考。

原想透過MBA到美國工作,接受老闆慰留放棄申請

「哈囉Sabina,好久不見!我最近才在電腦翻到之前為了申請MBA準備的資料夾,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年代真的有點久遠了,所以我跟Hailie開始細數我們認識的經過,也再次重溫她當年想申請MBA的原因。

在台灣已經累積了6年工作經驗,包含在Johnson & Johnson擔任Neutrogena品牌經理3年的Hailie,當時因為想到美國工作,認為MBA是一條可行的路,於是投入準備過程,「我記得當時還上了智夢教育的MBA不求人課程,後來要向老闆提離職時,老闆給了我一些選擇,其中包括到新加坡的亞太區辦公室工作,我衡量之後覺得對職涯發展很有幫助,就沒有申請MBA了。」

能從台灣辦公室前進亞太區,確實是個滿不錯的躍進,Hailie的工作內容也有所轉變,「以前在台灣,做的是執行力要強、反應要快的local marketing的工作,每天腎上腺素激增,很刺激,也很實際,每個月sales report一出來就是一翻兩瞪眼;到新加坡做亞太區策略,要看大陸、東北亞、東南亞、印度跟紐澳市場,這些國家的品牌和產業發展程度實在太不同了,我需要在有限資源和時間內滿足各local markets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確保發展方向符合亞太區和全球策略,這是我覺得在地區辦公室工作很有意思的地方!」

Hailie接著說,她在亞太公司負責的策略工作範圍很廣,從品牌定位、發表到廣告等前端到後端的項目都要做,「當時台灣、韓國跟中國算是肌膚保養市場的領頭羊,所以很多文化、語言的優勢,是我可以掌握的部分。」

(圖/Sabina Journal提供)
(圖/Sabina Journal提供)

從台灣品牌經理進軍美國全球行銷團隊,策略不再如浮雲

在新加坡磨練兩年後,Hailie轉戰Johnson & Johnson美國總部,加入全球行銷團隊,工作內容之一是將成功的亞洲經驗轉變成全球策略,並改編、推廣到其他國家的市場,協助歐美行銷團隊執行與溝通,確保go-to-market strategy和product innovations能如期上市。

除此之外,Hailie還要與各地區的主管及全球各地產品研發、設計團隊甚至是廣告、媒體公司密切接觸,參與不同市場的產品配方、包裝設計、廣告等決策,做的事跟過去在台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Hailie很真誠地分享:「不要小看一罐保濕凝露,它背後是整個全球團隊3-5年的心血結晶!實際到了regional和global office工作之後,才真正體悟到世界真的很大,也真的很小。」 (相關報導: 五點起床備考、七點公司開會,她挺孕肚留學進修不怕累:機會一輩子只有一次,我不想放棄 更多文章

Hailie接著笑說:「講到策略,以前在台灣,也常常聽到主管談到這兩個字,當時只覺得這些事有如浮雲般的離我好遠,我能想到的就是下個禮拜要進價多少、要賣多少錢、廣告是不是能如期播出。」進入亞太區辦公室後,策略這兩個字變得踏實一些,但是真正讓她大開眼界的,是到美國總部後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