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大潮連續積水3天,民眾反映滯洪池旁閘門損壞,水利局澄清表示,旗津地區並無滯洪池,另外水利局改善積水的方式,係截流地面水排至污水系統,進行抽水排出外海,並無設置滯洪池,也並無所稱閘門損壞問題。
水利局表示,昨(2)日及今(3)日道路積水主要原因是適逢天文大潮,潮汐高度是2003年以來最高,水利局於昨晚即緊急進行堆置砂包封堵海水倒灌水路,並於清晨佈設6部小型移動式抽水機增加排水量,今日上午道路積水面積已比昨日積水明顯減少。
旗津大潮積水 水利局持續觀察改善
水利局強調,2日適逢農曆6月16日大潮,旗津部分低窪地區受潮汐影嚮於早上7~9時間有發生道路積水情形,於潮位下降後積水隨即消退。
水利局表示,每年農曆六、七、八月的十五~十八日為海水潮汐大潮期間,因旗津部份地區,例如大關路30巷、廟前路、旗津國中後方北汕及南汕地勢相對較為低窪,每年這幾天滿潮位時,海水便會倒灌滿過路面,而形成晴天路面有積水現象,一旦潮汐降低後,路面積水也會隨著自然消退。
水利局自107年起已著手改善,其中廟前路及大關路30巷採阻隔海水及截流的方式,設置截流井、閘門及堤岸加高等設施。另於上竹巷設置2座抽水站、渡船巷設置1座抽水站。 (相關報導: 地球升溫擋不住》全球暖化英國發警報!「洪水來襲無法避免」沿海城鎮居民恐被迫撤離 | 更多文章 )
水利局指出,適逢2003年以來最高潮位,廟前路、大關路等滿潮積水情形較往年較為嚴重,不過配合之前所完成截流、抽水設施,積水消退情形也相當快速。因應年度大潮,水利局將於昨日堆置沙包阻擋回流水路,並增設移動式抽水機提高排水效能,持續觀察倒灌的情形,研擬改善措施,以改善海水倒灌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