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7萬噸美國大豆、全速趕往中國大連港的「飛馬峰」號(Peak Pegasus)貨船最終還是沒能趕在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開始徵收前抵達。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負責人表示,中國對美國價值340億美元商品的加徵關稅措施已於北京時間6日午後12:01正式開始。追踪船舶的海事交通網站(MarineTraffic)信息顯示,這艘貨船抵港時間為17:07。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7月6日就美國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發表談話,指責美國的徵稅行為「是典型的貿易霸凌主義,正在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鍊和價值鏈安全,阻礙全球經濟復甦步伐。」這位發言人還表示,「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

340億美元的商品大致相當於中國對美國一個月的出口金額。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此前公佈的徵稅清單,包括鍋爐、車床、飛機零部件、電子產品零部件、壓縮機等共818種中國商品將被加徵2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的徵稅商品以農產品和汽車為主,包括大豆、高粱、乳清、各種肉類、海鮮和不同型號的燃油車、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
美中貿易爭端短期無解
一些貿易專家認為,這很有可能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問題專家杜大偉(David Dollar)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中貿易戰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原因是美國經濟目前表現強勁,民眾不大可能立即感受到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壓力。
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瑪麗·洛夫利(Mary E. Lovely)對美國之音表示,問題的關鍵在於從現在到下一輪關稅到來之間雙方有沒有接觸。她說:「雙方沒有安排任何對話。考慮到目前的大環境,我不認為雙方在下一輪關稅開徵之前能夠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而在中國,最高決策層似乎已達成的共識是,這場由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是美國整體遏制中國繼續崛起大戰略的一部分,因此中國要予以堅決還擊。康奈爾大學國際貿易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對《紐約時報》表示,「(美中)兩國的內政動態都可能使得遏制貿易敵對行為,或找到退出貿易敵對行為的方式變得困難。」
美國總統川普星期四在準備啟程前往蒙塔納州時表示,美國對另外價值16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在兩週內生效,接下來還有暫時擱置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計劃,「接著,在2000億美元之後,我們還有暫時擱置的3000億美元的加稅計劃。而這只是針對中國的。」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大亂鬥》中國積極拉歐盟抗衡美國 歐盟不願淌渾水,反批中國缺乏誠意 | 更多文章 )
如果這些計劃全部實施,這將意味幾乎中國全部輸美商品將被加徵關稅。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全部商品總額為5055億美元。而一旦美國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關稅,預計中國也極有可能對全部美國商品加稅。去年,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總額約1300億美元。由此,美中的貿易爭端將可能涉及總價值60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